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05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高低不成:“理顺油价”和“国企垄断”

★文 /老马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不会因为谁的国民人均收入少,资源控制方就会在价格上网开一面。
    
  石油及其制成品的价格,在其主要能源地位依然不可替代的时期,只能朝物以稀为贵的方向走,尽管这个走势的步子的确有点大。2006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在40美元/桶左右,现如今国际原油价格在110美元/桶附近晃悠,涨了200%以上。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固然并非全赖供求关系,牵涉的元素众多,比如国际政治平衡谋略、资源配置话语权的把持、地缘关系的往来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恐是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美元的泛滥性流通,从某种意义上看,美国的货币政策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油价的涨幅。当然,原油价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已经无法回到上世纪20美元/桶的廉价时代了。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可以用“疯涨”来形容,缘于中国汽车保有量基数的低水平,现如今在中国的省会城市和中心都市,抱怨堵车的声音沸沸扬扬,同时抱怨油价一涨再涨的声音也沸沸扬扬。这种现象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模式的现代化,拥有汽车的群体会越来越庞大。有车族的身体越来越膨胀,喝油的“胃口”理所当然会越来越大,社会对油价的敏感度也就越来越高。
  中国人对油价的不平衡心理来自比较,在世界上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不高不低,处于中游,但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却处于世界的下游,人们当然会不平衡:穷人占多数的国家油价为何高于国民收入水平高的国家?这种质疑当然有道理,特别是有媒体渲染石油行业员工的收入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背景,更推高了人们的抱怨调门。
  如果理性一点,中国并非石油资源富国,中国的原油进口依赖度接近60%,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不会因为谁的国民人均收入少,资源控制方就会在价格上网开一面。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原则上说并非完全的市场行为,属于国家定价。
  主流经济学界对中国资源类商品的价格一直痛陈不断,原先的说法是中国的资源类商品价格“扭曲”,国家定价实质上是人为压低资源类商品价格,用廉价资源补贴全世界,包括富国。
  比如,2008年中国内地的成品油价远低于香港成品油价,当时深圳市面上的97号汽油价格每升5.34元,香港无铅汽油价格每升在13.5港元到14.5港元,差价近10元。香港的汽车主蜂拥到深圳加油,再回香港卖掉,勤快的车主每日可入账上万。更有甚者,大量外国远洋货轮宁肯绕弯也要来中国加油,哪怕其目的地是日本,外轮也要在中国加满油才去,奔的就是低油价。
  低油价背后还含有政府补贴的元素,比如美国政府一直对大油企有税收补贴。“理顺油价”遂了主流经济学界关于价格扭曲的指责,但又背上了“国企垄断”的恶名,遭到主流经济学界的再次痛陈。需要指出的是,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石油工业均为国有垄断。
  那么,在非国企垄断的地方,油价会不会顺应民意呢?
  2005年3月,香港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和工会联合会就指责香港的几大石油供应商“短期内油公司几乎四度同步加价”,要求“促政府监管”,在此报告中,工会指责说“据调查显示,香港无铅汽油除税后的零售价格远高于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分别较美国、英国及加拿大高94%、90%及92%,甚至较以油价高企见称的日本高出40%,使本港石油价格远高于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叶澍在立法会对此回应“我们不是用长官意志去压低油价,如果长官意志是可以做到这样的话,我们今日就不需要在这里辩论,只要油公司做什么都听我的说话便行了。”2005年,深圳的油价仅为香港油价的1/3,每公升4元人民币。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说:中国不可能过上美国生活方式的生活。这话被指霸道无理。但站在能源的角度观察,美国2亿人消耗了世界50%的石油产品,如果中国13亿人也与美国的人口汽车保有率看齐,油价又会如何?
 
  
  《小康•财智》2012年第05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05-16


2012年01月(《小康▪财智》)


2012年02月(《小康▪财智》)


2012年03月(《小康▪财智》)


2012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