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04月《小康》
  栏目:时政
20年后,拿什么拯救“养老”危局?

★文 /《小康》记者 李秀江

  
 
  如果2035年是老龄化最严重的时候,一般要提前20年做好准备,2015年应该完成养老金结构调整,2013年应该采取措施,时间非常紧迫。现在的问题是,基础养老金差别太大,企业年金发展迟缓,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混帐管理,“消费养老”新模式能否成为养老金的第四个来源,目前国家政策还不明朗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未来几十年,“养老”是一个可怕的问题。
  到2037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最多、劳动人口最少,基本是不足两个成年人要供养一个老人。同时,可能面临的通货膨胀,导致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增加,谁来供养这么多老人?过去的养老金空账怎么弥补?
  这是非常复杂的难题,政府、学者、企业都在谨慎认真地思考。
  
  从总理到农民的养老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基本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但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还非常低,不同人群的基础养老金差别巨大。
  海南农垦是中国第三大农垦,现有在职职工19万、退休职工21万,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居民五种不同身份的人,长期困扰海南农垦的养老保险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不同身份养老保险制度的缩影。
  “国务院连续8年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和养老金是好事。但在实践中,钱虽然涨了,并没有消除大家心里的怨气。”海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告诉《小康》记者,主要是不同身份的人因养老保险不平等产生的矛盾。
  “举个例子:在海南农垦,同样是处级干部,公务员退休金可以拿到4000元;事业单位平均拿到3000元,差别很大。如果在我们农场当场长,相当于处级,也就是2000元,差别更大。这是大的制度设计问题。”
  为此,2007年,海南农垦曾发生多次群体性上访事件。
  王一新的观点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养老问题上应该一律平等,基础养老金应该尽快实现全国统筹。不管是城市、农村,不论是干部还是农民都享受同等的基础养老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认为,“中央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从总理到农民,退休待遇应该差不多。”
  王一新建议,在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非常不合理的情况下,应该改革退休制度。比如,推迟五年退休,对年青一代独生子女的养老重担是一个缓冲。另外,现在所有人退休以后,部级干部还是部级干部,厅级干部还是厅级干部,这也要改革。
  “退休制度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也有很大的推动。”他说。
  不过,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全部依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原所长何平对《小康》记者说,“靠国家发的养老金过上富裕的老年生活,这种期望值最好要降低,国家的养老金只能保你吃饭。”
  他认为,晚年要过上体面安逸的生活,必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要有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
  
  2035年是最严峻的时候
  在学界,调整养老金制度已达成共识,在什么时间完成,要与人口结构变化时间紧密联系。
  按这个逻辑倒推,杨燕绥初步测算,需要用20年的财务缓冲措施,最后实现退休金进入国民基础养老金。
  到2013年,中国劳动人口以每年差不多700万的速度下降,同比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每年以将近700万速度在增长,2013年以后第一人口红利要消失,路易斯拐点出现。大概在2024到2025年,中国人口达到顶峰,不超过14亿就开始整体下降。
  杨燕绥预计,到2035年前后, 14岁-65岁劳动人口不突破8亿,这时候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3亿,所以我们面对的是不到三个劳动力要对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养老金。
  但是,不到8亿的劳动人口中还有在校学生,他们15岁不可能工作,还有至少5%的失业人口,残疾人、低收入人口还占很大比例,那时候问题相当严重。
  “西方人认为五个人养一个老人是底线,四个养一个问题就很严重,中国是3.5个养一个,为什么还能和谐?”杨燕绥直言:因为中国的老年人消费水平很低。但是老年人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低,政府拉动消费、促进内需的目标就无法完成,这就使社会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养老金制度调整时间拖得越晚成本越高,这个时间大概应该控制在什么时间之内?
  “如果2035年是最严重的时候,一般要留出20年,2015年应该完成结构调整, 2013年以后应该采取动作,2035年前,为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这是杨燕绥测算出的时间表,形势非常紧迫。
  
  养老金结构如何调整
  国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目前有70多个国家完成了养老金结构调整。而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结构非常混乱,亟待调整。
  按照杨燕绥的设想,养老金制度安排有“四个来源”要进“两个账户”。
  所谓“四个来源”,一是可以通过国家征税发基础养老金,让所有老人都能吃饭;二是通过给企业税收优惠,由企业给职工创造福利金;三自我储蓄,自我投资等等;四是商家给客户让利产生积分,转换成养老金进入个人账户。
  “两个账户”,一是指社会统筹账户,二是个人账户。“现在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在一起,这是个问题。”杨燕绥说。
  中国早在1991年就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后来由于国企改革,面临已退休的老工人和47岁就提前退休的几千万人养老金发放的难题,于是动用了个人账户给退休的冗员发养老金,导致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形成了现在欠账过多、空账运营,养老金贬值的局面。
  杨燕绥告诉《小康》记者,中国亟待对“两个账户”中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进行结构调整。中国人有太多个人账户: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储蓄个人账户。
  “这需要整合成一个账户,国家税收让利、企业员工福利、个人薪酬扣除和其他养老储蓄以及消费积分折算的养老金,都可以进入统一的个人账户,不管什么钱进来都是养老金。”
  杨燕绥谈道,个人账户要由最好、最专业的养老金受托人和投资机构管理,可以终生携带、可以身份转换,这样的调整可以既保基本又改善生活质量。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还有一个“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需要解决,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改革进度不一样。企业1998年对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但是面临社会老龄化,缴保险费的人越来越少,花钱的人越来越多。
  那么,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是否应像企业职工一样?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就遇到了阻力,几个试点地区觉得有困难。
  杨燕绥观点明确:“国家的社会政策改革,如果公务员不参加,会缺乏政策基础;如果占有中国科技人员80%的事业单位不参加,便会缺乏社会基础。所以公共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应当改革,以带动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
 
    
  养老压力 中国养老金结构不尽合理,身份不同,领取的养老金差别很大,有些地方采取为百岁老人发放慰问金弥补差距。
 
  企业年金发展迟缓
  中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原所长何平介绍,作为第一支柱,国家基本保险这几年取得的进展比较快。但是,第二个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相对来说不太尽如人意,这种长期制度安排,被人称之为“金手铐”。
  “年金使老人晚年收入更加富裕、生活更优厚一点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何平说。
  这一政策1990年开始研究,2004年出台了文件,到目前为止,企业年金每年都有发展,但是进展缓慢。
  通过多年的发展,能够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大概只有3.7万户,占我国全部企业总数的0.3%。这3.7万户企业涵盖有企业年金的职工,包括已经拿到企业年金的退休人员,和参加了企业年金将来可能拿到的人,共1355万人,大概占参保企业职工的60.8%,占全部就业人员的1.5%。
  何平分析: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而现在劳动力流动非常频繁,就业不稳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不是特别稳定,对企业年金这样一种长期安排信心不足。
  还有一个原因,年金大部分采取个人账户的积累方式,个人账户积累就是要长期储存,要投资运营,可能要存30年、40年,最后到老年以后拿到按月支付的年金。
  “长期的积累储蓄,就有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的问题,而我们面临的市场是动荡不安的,如果基金储蓄在20年、30年内回报率不好,大家对年金储蓄制度就会缺少信心。”
  恰恰是因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年金本来应该稳定支付的制度,变成了风险,危机四伏。
  不过,何平还是对这一制度充满信心。他认为,“从市场因素来说,国家要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从企业和员工角度来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样我们的制度才能长远可持续。”
  对于如何发展企业年金,海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建议,大部分央企已经实行了企业年金,央企能做,就可以推广到地方国企;国企能做,就可以推广到民企。“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年金制。”
  
  养老金的第四种来源
  如果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短期内需要一大笔资金,钱从哪来?
  海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主张从三个方面解决:首先在涉及全民所有的土地、矿山征收税收的时候,可以划定一个比例直接进入全国统筹的社保账户;第二,出售央企的股权。央企的股权应该大部分出售,尤其是非国计民生的央企股权可以出售;第三,解决了资金以后还要解决养老保险金的增值问题。
  基础养老金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过上富裕的老年生活,还要更多渠道的创新,拓展养老金来源。
  目前上海和重庆等地商家推出了“消费养老”模式,正被认为有望成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第四支柱”,这正是杨燕绥所说的第四种来源。
  最早提出“消费养老”概念并付诸实践的曹建华,是国产霞飞、奥利斯化妆品创始人,如今是上海家帝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曹建华告诉《小康》记者:他已经在自己的企业先行实践,将消费奖励积分折算成货币资金,并交由第三方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一种新型养老金(消费年金),从而实现个人养老金的补充,为社会养老保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资金来源。
  消费者在商家消费可以转换成奖励积分,去换礼品或者再消费,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把消费积分折成养老金,可行吗?
  杨燕绥对这种模式的评价是:“消费养老”可以成为养老金的第四个来源。它还有一个“双面胶”的效果,既拉动了消费,又储蓄了养老金,比前三个来源更有优势。
  据《小康》了解,对于这种把“消费”和“养老”关联起来的“消费养老”模式,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还不明朗,更多人处于观望之中。
  曹建华曾与“上海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权威机构接洽,拟将这部分资本转入其中一家专业养老金保险机构进行信托管理,并希望能够实现与个人养老金账户或企业年金账户的对接。
  但是由于相关政策有许多空白点,这一愿望尚无法实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谁来做个人账户的受托人,这个分积起来了,转成现金,没有地方放,这可能是现在亟待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杨燕绥说。
  据介绍,“消费积分转成养老金”涉及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商务部、保监会和民政部等多个主管部门。
  今年全国“两会”中,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到关于“消费养老”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提到:可以将商家消费的积分转化为养老金,交给安全的受托人,并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将来保证老年人改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表示:“消费养老”模式的提出,值得引起高层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亮红灯,还是开绿灯,要及早表态”。
  
  
国际经验 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养老金结构调整,有些经验可供借鉴。
 
 
  《小康》2012年第04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04-10


2012年01月(《小康》)


2012年02月(《小康》)


2012年03月(《小康》)


2012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