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12月《小康》
  栏目:专栏
官德轮训不能沦为一场秀

★文 /马宇彤

  官德培训很难改变官场现状,要让官德培训落在实处,必须不折不扣地依法治官,通过法律之手加大官员违法成本、改变官员生态环境、完善官员考评机制、堵塞官员变通退路
  
  岁尾将至,如果盘点2011年的雷人、雷语、雷事,各级、各地官员的贡献绝对功不可没,一个个官员犯罪、犯浑、犯傻的鲜活案例使得公务员队伍形象受到一次次质疑,正是在此背景下,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近日下发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才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大纲中关于全国公务员将在“十二五”期间轮训“官德”的内容更是引发热议不断,各界的焦点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如此规模的培训究竟会有多大实效上。
  以德束官,初衷美好且古已有之。比如《尚书》中即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论述,元好问也曾感慨“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比如西周有知(智)、仁、圣、义、中、和“六德”;秦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唐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各朝代对于官德的提法虽然不同,但标准大体一致,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四个字以及背后的一系列道德法则上。只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古代官德的核心乃王权利益第一,而非现代文明所推崇的公众利益第一,因此,学习古代“官德”只能作为修身的辅助而非解决现代官员病的灵丹。
  事实上,“官德”培训并非新生事物,自从1996年6月《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后,“职业道德培训”一直是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只是为此单列大纲,明确时间、范围、内容并被定位为“战略任务”尚属首次。其中,大纲中关于培训不少于6学时以及“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课程设置貌似极具操作性,但据一位接受培训的学员透露,课程中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相对务虚,主要是“爱国教育、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也曾讲到海瑞、包拯等古代清官故事,就连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公务员培训的负责人也坦承“道德很空泛,你说能怎么考核呢?但是抓,总比不抓强吧”,这些来自培训双方的明显底气不足的声音无不释放着强烈的“培训真的在搞,效果真不知道”的信号,使公众有理由担心这可能又是一场难以落在实处的官场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强调,无数事实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职业道德缺失相关。这或许是主管部门决定操作大规模官德培训的原动力所在,但长期以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效果究竟如何始终无从考证;反观那些落马官员,哪一位不曾在台上慷慨激昂地大讲理想、信念、廉洁和奉献,甚至有官员在反腐倡廉动员会上被纪检部门带走双规,这种“台上唱高调、台下频跑调”情况的屡屡出现,根源就在于失范官员没能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知行统一。
  官员同样有情有欲,面对巨大的现实诱惑和失控的制度约束,单凭自律的绳索远远不够,因为在文化多元、物质丰裕的今天,道德教化的速度不可能追上私欲膨胀的速度,因此,且不论职业道德培训考核至今尚无硬性标准,即便有朝一日出台标准,也要排在组织纪律约束和社会环境优化之后,也就是说,只有不折不扣地依法治官,通过法律之手加大官员违法成本、改变官员生态环境、完善官员考评机制、堵塞官员变通退路,才有可能打造一支立场坚定、政治过硬、心身高洁的公务员队伍,否则,任何希冀通过官德培训来改变官场现状的想法都无异于望梅止渴。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先坐机关,后做传媒,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官员同样有情有欲,面对巨大的现实诱惑和失控的制度约束,单凭自律的绳索远远不够,因为在文化多元、物质丰裕的今天,道德教化的速度不可能追上私欲膨胀的速度。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12-07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