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11月《小康》
  栏目:专栏
泥里淘金:气质成就身价

★文 /樊晓光

  
专注中国传统艺术品文化内涵及商业价值。
  从欣赏与品味的角度建构一个与历史平行的世界。
 
  外行人觉得千万大钞买的是巴掌大一块泥,可是识得个中趣味的人,都像看着一个品学兼优又一表人材的孩子一样,满腔热情地等待着紫砂过亿的那一天
  
  今年夏季一个炎热的中午,嘉德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经理陈林林坐在深圳一家粤菜馆里,在即将奔赴机场之前的有限时间里,详细地对我描述起嘉德最近正在着手制订的一套鉴定体系——通过类似指纹分析的手段,用高清技术,对比紫砂作者的印章来判定真假。言语之中不无自信欣喜之意,暂且不谈这个做法是否可行,一家拍卖行迫不及待地由自己来制订鉴定标准,是一个信号。
  对于紫砂,嘉德始终保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布局姿态,他们如此自喜不是没有原因。回顾2008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对世界来说并非好年,对紫砂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转折点,这一年的秋拍,它从收藏杂项中的一个小门类,第一次和书画、瓷器、雕塑、油画、古籍善本等大类平起平坐,成立了一个单独的拍卖专场。在收藏市场并不太景气的2008年,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雨露天星壶”拍得156.8万元人民币,这还不是当时最高价,其他几位近几年大热的作者,如蒋蓉与何道洪等,都已拍出四五十万的价格。
  不到两年的时间,2010年春拍,顾景舟的作品就已突破1232万元纪录,几乎是十倍的涨幅。
  这些数据只不过是紫砂行业在拍卖会上的一个反响,是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根伸展出来的枝桠。在2011年顾景舟、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摘得紫砂拍卖桂冠的时候,宜兴丁蜀镇市场上的线下交易,顾老的壶已有至少五把达到两三千万的成交价格,一些古器佳品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现当代大师作品,都在线下热气腾腾地捂着,只待价格水涨船高。
  门外人觉得千万大钞买的是巴掌大一块泥,可是识得个中趣味的人,都像看着一个品学兼优又一表人材的孩子一样,满腔热情地等待着它过亿的那一天——这个心愿也许不久后就能实现。“几乎所有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都会涉及紫砂。”嘉德在首开紫砂专场时就准确抓住了这一点。
  紫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像一匹黑马一样在收藏市场和艺术圈里奔腾,眼看已经挤入最炙手可热的第一集团军。相比普洱茶,它不属于消耗品;相比翡翠,它更强调作者的介入而非仅是原材料的珍贵;相比油画,它没有资本的强势干预。更重要的是,它一脉相承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悠闲。我们自古便习惯从阴阳五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和宇宙,一把紫砂壶就能够承载这种文化的趣味。紫砂又被称为“紫玉金砂”,这种材质兼有玉的温润和金属的厚重,此为“金”;用紫砂泥来体现自然界中的树木形态,古朴雅致,表现出竹子或松树的高雅韵味,此为“木”;所谓“水”,流动而具有生命力,“清水泥”泛水色,再经过茶与水的滋养,就像一个人修炼内心的过程,通过达到和谐来体现它极致的美,而这种美又不仅仅浮于表面;中国的陶瓷烧制艺术又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泥胎入窑经过火的考验,重获新生,兼具火与土的秉性。
  老天爷给了宜兴一个紫砂矿,让今天这个行业内至少二十万人都有饭吃。走在丁蜀镇的紫砂市场,从A区逛到C区就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令人气喘吁吁,市场上依旧有人靠假泥料和大师仿冒品以次充好;普通商贩们靠旅游纪念品维持生计;小有所成的家族生意人走南闯北。中国人都在喝茶,就到处都有商机;而到了权力榜金字塔尖,即使你托了亲上加亲的关系,怀揣大笔现金,顶级的大师也只能说,“我帮你把名单往前排一排。”
  
  
  紫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像一匹黑马一样在收藏市场和艺术圈里奔腾,几乎所有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都会涉及紫砂,因为它一脉相承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悠闲。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11-03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