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2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北川站:疗伤者们的行程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北川报道

 
  汤婆婆点点头,招呼着他坐在身边,接着低下头继续手里的绣活儿。汤婆婆耳朵听不清了,所以聊天不太方便。她的家人在地震中都丧生了,只剩下一个儿媳妇,生活很困难。方若蛟每次来陪她坐坐,对于老人来说,这种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方若蛟来这里做志愿者已经大半年了,他大学念的是心理学,毕业后做过报社编辑,也当过公务员,但一直都希望能有机会发挥专业所长。看到心理所北川站招募志愿者时,他立刻辞了工作来到这里,对他来说,做志愿者更像是一段寻找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
  方若蛟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尤其是其他志愿者没顾及到的地方,比如网吧、麻将馆。有人觉得天天能打麻将耍,已经走出阴影了,但方若蛟发现并非如此。
  “高大哥,玩着呢?”方若蛟来到高德昌常来的麻将馆,热情地打招呼。
  “好久没看到你了嘛。”45岁的高德昌抬起头笑了。他在地震中腿部受了伤,来到板房生活后,一直没出去工作,每天都过来这里玩。
  “腿怎么样?好多了吧?”
  “没有,一直疼着,就没好过。”听到高德昌的答案,方若蛟心里一沉,从他第一天问腿伤的情况到现在,每一次都是一样的答案。方若蛟和他聊过,发现他至今仍没有走出创伤,其实生理的伤口早已愈合了,现在的疼更多的是心理因素。
  另一位志愿者雷佳对此也深有同感,这个6月份刚拿到毕业证的姑娘,和方若蛟差不多是前后脚来到北川站。最初学校老师推荐到北川站来做志愿者的时候,感兴趣的人并不是很多。学中文的雷佳看到北川站招募的是记者工作,决定来试试,为将来投身媒体行业打基础。每天她都跟着其他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走访大量的居民,她发现,板房里很多人表面看起来生活得不错,但实际去接触他们,却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心里的伤口,愈合得相当慢。
  志愿者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四处走访板房的居民,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内心创伤的恢复情况。有时候则要组织一些绘画、唱歌比赛来调节一下板房里北川人的心情。这些志愿者们愿意成为疗伤师,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坚持多长时间。方若蛟有时候和雷佳聊起这件事,小姑娘对此有着明确的时间表,她打算再做半年,然后去成都的某一家媒体找份工作。
  方若蛟则有点迷茫,毕竟他的家在山东,家里人还是希望他能够回到当地工作。
  
  每一个人都需要“扒一扒皮”
  北川站的队长熊海本身是四川绵阳人,他原来在深圳做心理咨询师。震后立即回来加入了傅春胜的团队。在深圳,是有心理需要的人上门找他,回来灾区后,熊海必须要主动去走访板房的居民,和他们聊天,主动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2-12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