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1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民富、民治与民享

★文 /《小康》编辑部

  破解新的发展困境,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与清醒的发展思路。人才是发展的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谋福利。无论中枢决策者、还是地方管理者,在回到最根本的起点上时,才会找到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10月,中外媒体和舆论对十七届五中全会格外关注,甚至有评论称这可能成为类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会议。而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则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此次会议传递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烈信号,因而“十二五”规划被冠以“富民计划”、“民富五年”之称,备受海内外瞩目。尽管提法有所不同,但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转变,已经成为朝野共识。
  实现“民富”之路,将比实现“国富”之路更加艰难。最直接的路径,事实上证明最难走通,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便可窥一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孰为重”从年初争论到年尾,并无实质性进展,打破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势必要触及既得利益群体,而要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则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群体,所以改革的难度与力度都前所未有,所以“民富”之路必须考虑更加全面的社会路径。
  “民富”的目的是“民享”,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社会通道则是“民治”。
  民治之基础,已经由1978年以来的社会经验所证明,正是这一通道的构建在中国形成了政府与人民间的良性互动。约翰·奈斯比特在其《中国大趋势》里将其归结为: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他称之为“纵向民主”。在其看来,正是两者的结合促成了中国的增长。
  民治之发展,则将减少从“民富”到“民享”的巨大阻力,只有在民治的基础上,“民享”才会得到真正的保证。一个透明的、有效的政府不能自动生成,除了来自高层的打造,还需要自下而上的督促与鞭策。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在中国经济由外向内转变之际,其内生动力仍需要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这种参与将体现在政治、法律、民主权利的各个层面,而这将使得个人的权利与财富得到全面的保障,因此未来之民治建设理应成为重中之重。
  民治之结果,是“民富”与“民享”能否实现的试金石,没有民治的富裕不可能实现“民享”的结果。要完成从“国富”到“民富”转型,未来必须妥善解决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稳定、官员廉洁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若要真正施行,必须建立一种更加有效而长远的社会治理机制。每一公民事实上都必须参与这一机制的建立,保障每一个人的平等自主权利,保障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才有可能对公众利益做出更完善的选择。
  民富未必导致民治,但民治必定导致民享。一百多年前美国总统林肯所倡导的“民治、民享、民有”之政治理念,在今天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破解新的发展困境,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与清醒的发展思路。人才是发展的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谋福利。无论中枢决策者、还是地方管理者,在回到最根本的起点上时,才会找到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因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是人民以及人民的力量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历史。人民的希望和意愿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1-12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