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0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深圳距离香港还有多远?

★文 /于靖园

  曾经咫尺天涯,如今水陆相接。“原有的沙头角、罗湖、皇岗、文锦渡4个陆路口岸,新增的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还有将筹建的莲塘口岸和龙华铁路口岸……”钟坚细细数着这些“实打实”把两座城市贯通链接起来的陆路海港口岸。香港政府的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罗湖关口,平均每天处理旅客量20多万次,逢节庆更达近40万次。
  深圳同城化分歧仍在
  “谁还会去中英街买东西呢?”张涵水笑道。
  确实,现在的中英街丧失了独特的购物优势,它早已不像20年前那般,里面满是熙熙攘攘拿着“边防证”的深圳人和怀揣“禁区证”的香港人。取而代之的,是生意愈发惨淡的店铺和为了一睹当年“深港分界线”的旅行团。
  “分界线”的日渐模糊几乎让人忘却了这对被外界喻为“恋人”城市的交往始终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展开的,甚至许多人都认为,邓小平那句“在内地再建一个香港”的愿望,在今年8月26日深圳收到国务院送来的厚重“生日礼物”——前海规划的批复时,已经指日可待了。
  “从深层次来讲,深港融合的问题还是很大的。”林立方说,香港的契约社会在70年代就已建立完成,而深圳,现在还只是初级阶段。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两种货币、两套法律、甚至是两套价值观,使这段“双城之恋”依旧难以回避众多屹立在前方的考验。
  事实上,深圳离香港的距离仍相当遥远。
  按照深圳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圳要在2015年实现GDP总量1.5万亿元的目标,接近新加坡的总量水平。这一计划的实现看来并不遥远,但是在经济创新上的差距却绝非一日之功。在2009年,新加坡每平方公里GDP产值折算为18.4亿元人民币,香港为14.3亿元人民币,而深圳只有4亿元人民币。
  在硬实力上,深圳并不占优,在软实力上,深圳差距更大。
  “如果是城市的软件、精神,‘深港同城化’还有很远。”香港的资深媒体人张炳玲说,深圳与香港的关系一直以经济活动为重点,文化却并未有成熟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效率、法治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和文化影响力等等“软实力”上,深圳远未达到香港的水准。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作为2009年深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艺术家欧宁明确地表示深港融合,不仅要在政治,经济上融合,更要在能传达尖端信息的文化上融合。只不过这种融合依旧障碍重重。
  “我们虽然名字上叫双城双年展,但是实际上它并没有真正融合。”欧宁告诉记者,所谓的双城双年展并非他所期望的“两地一展”,而是“两地两展”。两座城市有两个策展团队,各做各的,甚至在总的名称上都很不和谐。“我们的争议在于到底是叫‘深圳香港双年展’还是叫‘香港深圳双年展’。”谈及此,欧宁觉得有些可笑,但就是在这个问题上香港异常敏感,特别强调要把“香港”两字放在“深圳”前面。
  “这就是香港人的老大哥心态。”欧宁称,大部分香港人的心理都很微妙,他们认为香港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城市,在各个方面都走得很前。而现在要跟深圳融合,心态上总有点难以接受。尽管有些愤然,但欧宁还是不得不承认,深圳在国际化程度上与香港差太远了。“就从去年双年展召集的志愿者来讲,明显英文水平和视野上就有点跟不上。”
  香港比深圳更容易接近世界
  恰恰,如何引进国际人才的问题一直是林立方所担忧的,这对深圳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些尖端人才除了钱以外,也讲究很多不同的价值观。”林立方说,在最能吸引人才的金融体制上,深圳与其他国际都会的差距就很大。在林立方眼里,中国只有一个地方,具备国际性的竞争环境。那就是他的家乡——香港。“大家都觉得在香港生活,跟任何世界的先进城市生活,没什么区别。”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0-22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