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6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众望:洞烛先机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众望控股集团董事长 杨林山
  提前进行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升级,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闪失反而拓展了更多市场的杨林山,琢磨出“一块窗帘布开不了店”的道理,开始做沙发、做终端,把“行业内的品牌”做成“老百姓的品牌”。
  众望控股集团董事长杨林山的家纺江山坐落在余杭崇贤镇320国道旁,整洁、干净的现代化厂区,背靠一片青翠的山丘。
  320国道是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重要国道,起点上海,终点云南瑞丽,全程3695公里。正是经过这条国道,杨林山的众望布艺开始北上上海,越过大洋,打进美国乃至全世界市场。
  在采访中自称“愿意做布做一辈子”的杨林山,麾下的众望现在已是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最具成长性中型企业,以及欧洲DECOSIT俱乐部成员(高端企业俱乐部)成员,如今的众望正在以每年50%的增长率上升。
  “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依旧生意很忙!”他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众望等一系列余杭家纺品牌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原因得益于“这些老总们思路都很清晰,纺织行业虽然苦,但每一个都在专心做主业,专心于自己的细分行业市场”。
  “余杭的家纺老板们基本没有人去投资房地产,每一个几乎都是在埋头企业里,100%的进口设备、更新技术。而这一点早在金融危机前就已是崇贤镇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传统。”杨林山如是评价自己周遭的同行。
  危机前的技术引进
  事实上,这一点便是杨林山自己的写照。
  1994年,众望控股的前身——杭州众望布艺有限公司成立。当时的总经理杨林山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布艺”概念。声称“要把艺术的元素织到布中,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一个后来被证明的确是引领了中国家纺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升的先进理念,在当时就得到国家纺织总会的高度赞赏。
  而杨林生当然也更明白,说出这样的狂语必须更要以现实的实力作支撑。在接下来的一年,杨林生又以70万元购买了原余杭沾桥乡丝绸厂。从此,他开始决心在陈旧的机器、破损的厂房上构建新的天地。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6-21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