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6月《小康》
  栏目:往事
再续犹太人“上海方舟”传奇

★文 /马欣然

  我们依稀知道:上海,曾是纳粹屠杀下数万犹太生命最后的庇护地。然而,两个民族在战争阴霾下是怎样的患难与共,我们仍知之太少。还好,有亲历者再次为我们谈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上海画家刘小曼女士的家庭聚会很特别。2010年4月10日一早,她与同辈亲友纷沓而至上海长阳路62号的摩西会堂,这里有一套她提供的欧式餐桌椅正在展出。亲友们纷纷赶来,看老家具或许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他们可借“观看”回顾一段历史,重温发生在上海的那段犹太故事。
  摩西会堂,又称“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
  1938年,希特勒开始大规模“反犹”、“屠犹”。纳粹狂热分子走上街头,疯狂捣毁犹太人的店铺和住宅,烧毁他们的教堂,迫害、凌辱,直至大肆逮捕犹太人,一大批本已在欧洲安居乐业的犹太人顷刻间无家可归。
  不计其数的犹太人千方百计想要逃离令他们生命受到威胁的统治政权。然而,当时许多国家拒绝接纳犹太难民或制定犹太人入境限额。就在这绝望的关口,犹太人发现了上海。1937年至1939年的秋天,上海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座外国人无需签证和担保就可进入的大都市。于是,犹太人带着他们唯一可携带的物品——护照,流亡上海,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一个叫提篮桥的地方度过了一段艰辛而又不乏温情的岁月。
  如今,摩西会堂中,摆在刘小曼那套老家具周围的,还有当年避难上海的犹太人的居住证、结婚证、祈祷经书等,它们作为3月初举行的“犹太难民上海情系列活动”的陈列品一同展出。而这些分属26位难民的珍贵老物件,也牵出了一个个上海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患难故事。
  家具传情
  严格意义上讲,刘小曼应算她提供的那套欧式餐桌椅的第二位主人。其原来的主人是当年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后来成为美国实业家的杜德纳。
  刘小曼回忆,当年自己家与邻居杜德纳一家并无深交。1949年杜德纳全家在国际犹太人遣返委员会的帮助下移民美国,刘小曼家则搬进前者的住所——昆明路60号。杜德纳家离开时,很多家具被留了下来。刘小曼至今还记得老邻居家典型的欧式陈设,“一进门右手边是衣挂区、深色的衣柜大橱、3尺多宽的单人床,一看就不是中式的,花纹很特别。”另外,这些犹太家具都是会木工手艺的杜德纳父亲亲手打造的,几十年后,当刘家人想移动它们时,巨大的衣橱根本挤不出大门。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6-18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