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6月《小康》
  栏目:文化
一个法国摄影师的中国眼睛

★文 /《小康》记者 管方方

  马克·吕布来到了当时铁桶一般封闭的中国,他带着西方人接触异域文化的新鲜感,用陌生的眼睛告诉我们,原来照片可以不用提前摆好姿势,他让我们眼前一亮
  1957年去延安时,他拍下一张照片,主角是毛泽东的那张床;1965年,他再次来到中国,拍下中国民众在天安门前抗议美国介入越南战争;1992年,他将镜头对准《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巨型宣传画,拍下脚手架上一名工人为画像着色;1994年,他拍下深圳建议人们购买股票的广告,下面是撑伞路过的行人,广告板上的金币则像雨点般落在木质人行道上……
  他看过黄浦江上的风帆,登过8次黄山,对北京全聚德的方位了如指掌,但他却始终不会讲中文。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和许多 “年轻的”中国摄影家成为忘年交,并被后者送了个可爱外号“老马克”。
  关于“老马克”,众所周知的经历是:1923年,一个叫做马克·吕布的男孩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时他从父亲那里获得一台柯达相机,从此便走上摄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身处巴黎的马克·吕布得到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的赏识,在其帮助下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在玛格南的一众摄影师中,他是与亚洲一直保持密切关系的一位——1955年他驾车6个月从巴黎经土耳其至印度。在印度呆上一年后,他来到中国,此后往返中国达20次之多。
  马克·吕布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是2010年3月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个人摄影回顾展。北京,是其展出的第二站。
  对观看和拍摄暴力心怀抵触
  这场展览名为《直觉的瞬息》。“瞬息”这个概念来自布列松。“马克·吕布师承布列松,布列松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提出者。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照片从紧张到达最高潮,然后开始松弛的一刹那。他们主张的是,照片就应该如实记录,而非摆拍。”著名摄影记者唐师曾这样对本刊说。
  马克·吕布无疑是个“瞬息”大师。首先,他选择了最适合表现“瞬息”的工具。马克在传记中称自己是个害羞寡言的人,惧怕与人交往,一度逃避生活。他用以与周遭发生关系的工具,是一只1984年产的莱卡M6相机。
  在唐师曾看来,“莱卡M系列不带反光、单镜头、很小、黑机身,这些外部构成使得它能最小限度地打扰被拍摄者。”因而,那些“决定性瞬间”也就更为真实地被记录下来。
  比如1957年,马克·吕布在从香港到广州的火车上,拍下了关于中国的第一张照片,对象是一名身着黑青色中式衣裤的女人。马克为照片添加的注释是:“体面而端庄的女农民。”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6-18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