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6月《小康》
  栏目:国际
从好男孩到恐怖分子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被抓后的沙赫扎德一直不说制造这次恐怖事件,是受人指使还是学成之后的个人行为。但他承认,他有个精神导师——安瓦尔·奥拉基。奥拉基被称为“互联网上的本·拉登”。经常在网上鼓动反美,支持“圣战”组织,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支持“圣战”组织的44条途径》的小册子,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煽动了十几起恐怖活动。去年年底,美国胡德堡枪击事件以及底特律炸机未遂案,幕后主使都是他。他的网站吸引了大量会说英语又对“圣战”组织心存好奇的人。今年4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追杀奥拉基。
  而奥拉基与沙赫扎德的背景也有几分相似——在美国受教育,奥拉基学习城市规划的学校正是沙赫扎德妻子的母校,科罗拉多大学。
  奥拉基与沙赫扎德,同样都是美国精英教育输给恐怖主义的事例。美国式的熏陶,并没有阻止他们去制造恐慌,足见其头脑中“圣战”信仰的坚定。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担心起如奥拉基、沙赫扎德一样的“本土”恐怖分子。
  这种担心并不过分:去年9月,阿富汗裔美国人纳吉布拉·扎齐与两个同伙预谋在纽约地铁内制造爆炸。据供认,他2008年曾在巴基斯坦接受“基地”组织训练,学习如何制造炸弹和使用武器。
  今年3月,一名美国芝加哥出租车司机拉贾·拉赫拉锡卜·汗,因涉嫌资助巴基斯坦恐怖组织被捕。拉赫拉锡卜现年56岁,生于巴基斯坦,1988年入美国籍。起诉书上称,他试图向境外汇款以资助“基地”组织。拉赫拉锡卜自称,自己本还打算今年夏天在美国某座体育馆安放遥控炸弹。
  与之类似的“本土”危险分子还有很多,他们在西方国家生活,但愿意为境外恐怖组织效劳。
  美国人觉得他们如同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正因足够业余,所以没有任何前科,与恐怖组织的关联不显眼,反恐机构几乎不会留意到他们的存在。
  而沙赫扎德的“爆炸未遂事件”发生后,美国《新闻周刊》刊出的一条消息更是让美国人无比紧张:《新闻周刊》采访到一个阿富汗塔利班分子,按其说法,像沙赫扎德这类志愿者目前有很多。“已有不少来自西方的‘圣战者’将自己的网站链接到塔利班的网站。我们收到了数百个来自西方国家秘密‘圣战者’要求加入的电子邮件。尤其是,塔利班从这次未成功袭击中获得的知名度远大于爆炸100个炸弹。”
  此话一出,如梦魇般缠绕在美国人心头。《新闻周刊》虽提醒大众,此“阿富汗塔利班”有“吹牛”之嫌。但美国大众仍是战战兢兢。这不难理解,“9·11”后美国人一直处在遭受恐怖袭击的各种真假消息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放大。即便是一些意外事件,也能被民众与恐怖事件联系到一起:几年前,一架小型希斯纳飞机闯进华盛顿禁区,径直飞往白宫方向,距离一度只有6公里,两架F-16起飞拦截,其实这架飞机是因为驾驶员不熟悉华盛顿上空的飞行管制,才误入禁飞区;还有一次,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飞机意外撞倒610米电视发射塔,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恐怖袭击的种种联想……
  或许,是为给民众增加信心。5月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民主、共和两党,均有议员提出“恐怖分子流放法案”——如果一名美国公民给外国恐怖集团提供物质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或者直接参与针对美国以及美国的盟国的恐怖行动等,美国国务院可以决定剥夺他或她的美国公民身份。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恐怖分子流放法案”并不看好。毕竟,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们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消灭沙赫扎德这一类人,而是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与土壤。但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的根源、土壤?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至少从目前看,政治并没让恐怖主义的仇恨消失——“9·11”后,美国的飞机大炮源源不断“投身”于“反恐战争”,但人们愈演愈烈的恐惧感似乎也正源自其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6-10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