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3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袁腾飞:是辩证解读,不是颠覆历史

★文 /本刊记者 苏枫

  “草根史学”打破了专家学者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或多或少,也算是大众文化兴趣和严肃学术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袁腾飞何许人也?2008年6月,网上出现一系列风趣搞笑的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一位留着平头的年轻人操着地道北京口音讲历史,他说拿破仑是一个“很够爷们儿的人”;他用“蛤蟆吞恐龙”来比喻“偷袭珍珠港”事件;他说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他的上课视频放在网上仅6个月点击量就超过2500万。此人便是袁腾飞。
  自从在网上一夜走红,袁腾飞多了不少称呼——“史上最牛历史老师”、“另类写史”的麻辣教师、中学老师中的“郭德纲”。2009年,他登上《百家讲坛》,成为最年轻的主讲。之后,他再接再厉,出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以“袁氏语言”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另类解读。袁腾飞不仅拯救了收视看跌的《百家讲坛》,也拯救了书市。自然而然,他成了“草根史学”界的另一位杰出代表。
  “君主专制就像一筐烂柿子”
  “草根史学者”中最早出名的要算写作《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他本是籍籍无名的海关公务员,因坚持在网上写历史,不仅成了畅销书作家,还加入了明史研究会。继“当年明月”后,陆续涌现了曹昇、贾志刚、袁腾飞等人,他们成名路线基本雷同:先后走红于网络,继而在出版商炒作后井喷式地出版历史题材畅销书。与传统正史四平八稳的面貌不同,“草根史学者”以民间视角表达对历史的认知,不按常理出牌,所述观点常常有悖“常识”,他们的“创新求变”打破了专家学者们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
  借古喻今,把日常生活跟历史联系在一起,是“草根史学者”们惯用的“创新”手法。就像袁腾飞在讲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性时指出“中国人的土地情结很要命”,他举例说:“电视剧《橘子红了》那里头的老爷在城里面有买卖,乡下还有一大片橘园,如果把那个橘园卖了,把钱投资在工业上不是更好吗?但是他认为土地最保险,地价肯定是不断地涨,不可能有跌的时候。可他没想过,倘若战争一旦爆发,土地是没法背着跑的,而工厂的机械设备却可装船运走,到了‘大后方’租几间房生意买卖又能干起来。所以,中国人的土地情结真是要命。你看比尔·盖茨再有钱,不会拿着钱去搞房地产。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不起来,正是‘以末置财,以本守之’造成了发展缺乏资金。即便到了今天,大家仍旧认为还是买地最保险,置地最能守住财产。人民大学的周孝正老师说过,今天中国的一百个首富里,五十一个是搞房地产的,没有真正像比尔·盖茨那样发展高科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3-02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