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栏目:公司产业
《阿凡达》的数字营销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阿凡达》的电影公司福克斯也谙熟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对外宣传时,一直没有丢开“5亿美元”这几个关键词,就好像国内的《赤壁》也一直在用8000万美元的投入调着影迷的胃口一样,有时候,金钱的吸引力比导演还要来得更快速和直接。
  其实,在电影开拍前,对于卡梅隆的成本要求,福克斯也是犹豫再三,但是基于卡梅隆的票房传奇,福克斯还是大胆地和卡梅隆再次携手,不过,福克斯和卡梅隆签署了一份成本控制协议:“假如成本超过3亿美元,卡梅隆将先让出自己大部分的盈利分成,回收的资金将分付给福克斯和其他投资公司。”
  卡梅隆以特技在电影界出彩。据悉,《阿凡达》的拍摄,单是特技这部分,就花掉了3亿美元。为了能更好地体现电影里的特技,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文斯·佩斯研发了一套全新数码摄影系统,花费1400万美元。
  这套器材,卡梅隆也为它想好了出路。佩斯透露,他们打算借助《阿凡达》的影响力,通过向其他电影制作者提供这套器材收回投入。这也成为了《阿凡达》首创的一种盈利概念,那就是,在拍摄电影时,每一笔投入他们都在思索以后的回报。
  业内人士称,对于科幻影片来说,尤其是像《阿凡达》这样的影片,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是由真人表演,然后通过器材转换成影片里的人物表情,这种模式拍摄体现的真实和生动,会让更多的电影公司模仿,那么对于《阿凡达》在这其中创造的每一个科技细节,都会成为追捧对象,除了票房,《阿凡达》还有更多的后市潜力。
  酝酿:15个年头
  《阿凡达》说起来并不年轻,据导演卡梅隆介绍,这个题材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徘徊了15年,15年来,尽管他一直忙碌于其他影片的拍摄,但是《阿凡达》始终没有离开过他,这也成为了影迷们痴迷《阿凡达》的又一个借口。
  如今,在这个快餐时代,一个创意15年的影片怎么会不抓人眼球。不管是炒作也好,宣传也罢,15年为《阿凡达》带来了又一次高潮。
  看过了《阿凡达》的观众,回来之后基本上都会说:“你看看人家,花15年拍的电影就是不一样。”甚至有网友称:“看过了《阿凡达》,回头再看《三枪拍案惊奇》,就好像是看乞丐片。”
  自从电影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精神消遣之后,电影的生产速度也逐渐提升,如今的电影生产已经可以用量产来形容,仅2010年在中国上映的贺岁档电影排进档期的就超过2000部,这些电影充斥着各类题材,其中不乏一些名家制作。
  而这些量产的电影基本上都走同一个路线,小投入,快速收回成本,题材多围绕哈哈一笑的幽默类故事,真正被赋予灵魂的电影越来越少。于是,在2010年初的这个时候,人们记住的仿佛就只剩下了《阿凡达》,包括《2012》这样大制作的影片也没能胜过《阿凡达》的风头,不说电影的好坏,仅是冲着导演卡梅隆说:“这部电影我用了15年思考。”影迷们就认定这是一部用心的电影。
  卡梅隆的15年的口号,不仅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影迷,也吸引了48家顶级制作公司的加盟。诸如索尼,松下、IMAX、微软、Adobe等,其中索尼提供的HDCF950摄像机,可以对《阿凡达》中人物的表情进行精确处理,让人物的表情经过电脑生成变得生动有趣,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束缚感。
  除此之外,《阿凡达》在拍摄的过程中,幕后人员的庞大也成为了它的卖点。《阿凡达》共有真人演员37人,可幕后人员却有2000个,其中有800个是特效人员。1:100的比例对影片质量的提升给了强大的支撑。对此,业内人士评论道:“这是典型的财大气粗,钱花到了,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阿凡达》吸引的48家加盟公司,分布于世界各地,美国、英国、印度、日本等。不同的地域文化,加上先进的技术,《阿凡达》的“15年”被认为很值。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3-01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