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2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廖晓义:不绿色,不持续

★文 /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获奖无数,但她却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西行”十年、“东归”十载,她认为自己回到了中国式环保的门口
  廖晓义坐在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会议室里,矮矮瘦瘦的身体裹着灰扑扑的大外套。她双手捧着一个巨大的青花瓷杯子,上面有两个豁口。在她身后,是十几个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奖杯—— “苏菲奖”(国际环境最高奖)、“绿色文明大使”、“环境英雄奖”、“全球公民奖”⋯⋯因在中国最早推动环保、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廖晓义被誉为中国环保界的“教母”。
  廖晓义用“西行与东归”来形容自己的环保历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西式环保”,西行十年,虽然荣誉不断,但她说自己“基本上是个失败者”。2000年以后,她走上了“东归”之路,正在营建的乐和家园是“中国式环保”的落地实践。
  高消费,地球能撑多久
  上世纪90年代初,廖晓义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学习“国际环境政治”专业,并开始跟着西方人搞环保。“我在学习他们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他们的问题——西方社会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廖晓义说,在美国,人们习惯过“冬天像夏天,夏天像冬天”的生活,冬天商场把空调开得很高,进去的时候要脱棉袍、着夏装;夏天进商场,则要带上毛衣。“既浪费了能源,又违背了自然之道。如果这种生活方式不改变,我们还有多少地球支撑得了?”
  廖晓义曾经是工业文明的拥趸,她坚信工业文明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和朋友的一场争论,她才真正开始接触环境问题,而且很快被环境状况的真实数据所震撼。“关于工业文明能够自行解决环境问题的假设,不过是人造的幻觉,而真实的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环境灾难。”她痛心地说。
  1996年,廖晓义下决心放弃绿卡,回国创办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她以“5R原则”为依据,推进了“绿色生活”“绿色社区”等行动。这些行动为她带去了许多荣誉。
  廖晓义越来越成功,也越来越困惑。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到欧洲一个垃圾回收中心拍环保宣传片。一个自称是环保主义者的时髦姑娘,开车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等待处理自己带来的垃圾。当她把垃圾袋打开时,廖晓义发现,里边是很新的时尚衣服和几乎全新的物品,“完全可以开个精品屋。”
  “她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工作,拼命消费,再尽力回收。这样无节制消耗物能的生活方式真的是高品质的吗?她的环保到底意味着什么?”廖晓义认为,西式环保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执法体系和民间组织参与;但是有着基本的缺陷,这就是只重视物质层面的环保而缺乏对于心灵环保和生命环保的关注,“净心”和“养生”基本上没有进入西方主流环保主义者的视野。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2-01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