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2月《小康》
  栏目:文化
林怀民:舞蹈是我参与社会的手段

★文 /本刊记者 苏枫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把全部理想附着在舞蹈上,
  并带出 一支重量级国际舞团
  据《吕氏春秋》记载,黄帝时一个叫大容的编舞家,做了两支舞——云门和大卷。云门,成了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可惜舞步已失传。幸运的是,1973年,一个叫林怀民的男人,一手创建了台湾第一个当代舞团,命名“云门舞集”,自己任“艺术总监”。林怀民一生没有婚姻和孩子,视“云门”如珍如宝。如今,“云门”已走过三十余年,成为一支重量级国际舞团,载誉无数。
  其实,如果你知道台湾的过去,就会发现,“云门”不只是一个杰出的舞蹈团体,它还代表着台湾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林怀民则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20世纪的台湾文化史上,他与邓丽君、三毛一样,是一个有着清晰指向的时针。
  不同的是,她们都走了,只剩他还在为“云门”四处奔走。今年11月林怀民再次来到大陆,进行其经典作品《行草》的巡演。
  云门缘起
  林怀民出身名门,14岁时出版小说《蝉》、《变形虹》蜚声台湾文坛。1970年,23岁的林怀民来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写作班,学习文学。在美国求学期间,他有天跑到舞蹈系,选修了一门在日后影响他一生的课程——现代舞。“我非常认真,然而很笨,因为身体骨架子都已经成型了。所以那时在等地铁等巴士的时候,我脚就挂起来,挂在任何一个有杆子的地方。”
  1972年林怀民回到台湾。那时的台湾流行赤脚医生,背着包到乡下服务。“我们那代人不少都受到赤脚医生精神的感染,想到乡下服务。而我更是一心想去乡下跳舞,所以稀里糊涂地成立了云门舞集。”在林怀民看来,舞蹈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参与社会的一种手段。
  “云门”第一次公演时,无数人好奇,这个“弃文从舞”的家伙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于是两场3000多张票,竟卖得精光。
  看“云门”演出,让当年的台湾人第一次感受到何为“剧场规范”。1970年代的台湾剧院如同戏园子,演出中常会听到酒瓶“骨碌碌”从剧场最后一排一直滑到第一排。看戏迟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于是,林怀民特意在“云门”的门票上注明:“准时开始,迟到观众中场才得就席。” 而演出时若有人用闪光灯拍照,林怀民或叫来舞台监督,把灯光全部打亮;或马上抓起舞伴大步走向后台。“演出时照相,会严重影响舞台效果。”林怀民追求的,是舞蹈的极致完美。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晚期,拜金主义开始在台湾上空弥漫,眼见台北的许多咖啡厅统统改名为“金可乐”、“金池塘”、“金工业”,林怀民痛心不已,他忽然觉得 “云门”与社会的对话彻底消失了,“没有对话的对象,你也不想和他们讲话。”带着落寞与悲哀,1988年,林怀民毅然停掉“云门”。此后几年,他如独行侠般在世界各地行走、沉淀。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2-10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