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0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导师应力

★文 /本刊记者 苏枫

  戒网瘾的机构中,应力名声很大,她在两个基地都当过“总督导”,熟悉治疗网瘾圈子里的所有模式,但是“导师”应力也一直处在争议之中。
  应力身材娇小、妆容清淡、长发披肩、气场柔软,是个典型的上海女人。
  年近五旬的她有三十岁女人的面孔,六十岁男人的阅历,看尽人间冷暖之后,眼睛清澈明亮,神情困顿浑浊。
  “基地”中成长的医师
  应力年轻时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搞文字工作。接着,她在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当了七年大学老师,教艺术心理学。当老师期间,应力患上了抑郁症,严重到一度想自杀。
  “很多心理学大师都有过心理的创伤。我跟很多治疗师的区别是,我有很多直接的、间接的体验。我的心灵真正经历过灵魂的深夜,我自己也很愿意体验这种异度空间。”
  2003年,抑郁症治好后,应力在上海一家精神病院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自我对话”,“非常痛苦,写下的那些东西我现在看到都会流泪。所有学心理咨询的人都一定进行过‘自我对话’。我有与生俱来的对人的热爱。”应力解释了自己何以从一名患者转化为心理咨询师的历程。
  从2004年开始,应力在上海的几家心理咨询机构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做兼职,对一些网瘾孩子进行临床治疗。她说:“04年网络成瘾才刚刚开始嘛,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网瘾是怎么回事呢。”
  “应力这些年一直在流浪。”熟悉她的王斌说。2005年初陶然基地建成之前,得到陶然邀请,应力只身赴京,受聘于“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看了一年的门诊,在第一线做网瘾案例治疗。
  从心理咨询治疗到药物理疗的全过程,应力逐渐的都熟悉了,她成为这一行业中相当知名的人物。2005年8月,应力成为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6年,团中央就开始跟他们(陶然)合作了,搞了一个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专门收治网络成瘾的孩子。”应力说,基地一成立,她就被网络协会正式派驻陶然基地,担任总督导。
  四年中,她亲眼见证了陶然基地的繁荣,也逐渐意识到“陶氏”治疗网瘾的弊端。
  “吃药吃一百年,网瘾是吃不掉的!”应力说。“网瘾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不良互动的结果。网瘾绝不单纯是疾病!”
  2008年,应力从陶然的基地跳槽到了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仍然担任总督导,主管基地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网瘾治疗的临床指导。“在陶然那里,是从治疗出发,主要做个体、家庭、团体治疗;现在这边,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更多的从预防的模式来看网瘾。”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0-14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