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6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生活
“民间故宫”荣宝斋轶事

★文 /《小康·财智》记者 金沙沙

  荣宝斋曾和长城、烤鸭并列为北京三绝。60年代初,荣宝斋被外交部等部门确定为外事活动中客人参观的重点场所之一。陈毅说:“我们可不要小看荣宝斋,它可为统战部、外交部、‘对外友协’做了不少工作。”
  在北京和平门外,有这么一处宝地——琉璃厂西街,单听名字就觉得是一不凡之处,在这宝地之上,更有一个宝中宝,它就是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荣宝斋”。荣宝斋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张姓浙江人,他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经营范围主要是书画用纸,各种扇面、喜寿屏联、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以及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原来顾客盈门的松竹斋此时竟也濒于破落,这时的店主人为了将这个信誉卓著的老店维持下去,特意聘请了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
  民间故宫  对外窗口
  荣宝斋在经营活动中注重书画珍品的收藏已形成一个优良的传统,有“民间故宫”之誉。多年来,无论古代珍品还是近现代名家之作,均有广泛收藏,如:元代的吴镇、盛懋;明代“明四家”徐渭、陈道复、陈洪绶、董其昌;清代石涛、朱耷、王铎、“四王”、“扬州八家”;近现代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书画精品。
  荣宝斋在多年的经营和收藏中,“以文会友”的传统一直未断,与书画家们结下了翰墨情缘,是书画家信赖的朋友,是书画家与收藏家之间的桥梁。被视为“书画家之家”,多有佳话。
  50年代初,文化部出资买下了荣宝斋东侧10间门面的大厅及后面的一个四合院,并于当年完成修缮,这样大大扩充了荣宝斋书画的陈列场地。“当时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画家、书画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原荣宝斋副总经理米景扬回忆说,“1956年初冬,扩大了一倍半的营业部开张并举行画展。这次画展对于绝大多数画家来说,可谓是解放之初沉寂多年之后的一次出头露面的机会,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无不想把反映几年来艺术上新成就的得意佳作送来展出,如齐白石的牡丹,完全是晚年不求形似之作,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定价200元——画特殊,价在当时也令人咋舌。王雪涛首次送来四尺整纸的牡丹,花朵竟达一尺之巨,令人惊叹,当时的书画负责人田宜生向来宾介绍说:‘王雪涛也能画独枝牡丹了……’这句话我当时没听懂,现在想起来一定是说他整幅画只画了一株牡丹吧。后来,王老的牡丹著称于世,此幅牡丹是他首次震惊画坛之作!记得当时东墙挂了一幅徐悲鸿画的《水牛》,上题‘牛饮’。老舍先生来了,站在画旁一边欣赏,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边点烟边说:‘这张画应该挂到酒铺儿去。’引来哄堂大笑,其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6-24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