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6月《小康》
  栏目:文化
国宴上的外交风云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礼宾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头部队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宴则是国宾访问日程中的重头戏。国宴上的互动也因此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增加了解、促进友谊和加强合作的关键点。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外交礼仪则是整个外交活动的神经末梢,细微而敏感。很多老的外交官都曾表示,礼仪上稍有不慎或预料不到,就会出现负面效应,小则影响到个人尊卑,大则影响到国家形象。因此,国宴并不是普通的请客吃饭,前期的调查研究,后期的精心准备,才成就令人称道和感动的国宴活动。其中彰显出的细腻几乎成为每一个外交官共同的特质。
  “让他们吃饱了再走”
  上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开始以后,双方在各自举行的国宴上发表的正式讲话中常有批评对方的言论。每到此时,总有一些外国使节离席以示抗议。当时国宴的惯例是把讲话安排在上热菜以前,因此,很多使节还没等吃饭就走了。当周恩来总理发现使节饿肚子走的时候,立即指示礼宾司,以后讲话放在上第三道热菜之后,“让他们吃饱了再走”。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亲自指导外交工作,在很多老外交官眼里,总理细致周到的工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日后的礼宾工作。总理一直强调礼宾无小事,而且在安排上一定要根据客人的情况而定,严谨细致。
  排位是国宴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国的外交接触,除了以谈判桌做主要舞台,餐桌亦是举足轻重。一顿成功的晚宴可增进两国关系,但若安排不够细密,随时会变成一场灾难,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排位”的工作。而这些“功课”都需要事先详细的准备和调查。
  “谁坐在我们主席旁边,谁坐在哪张餐桌前,哪国和哪国最好不要安排临近等等,这些都是很大的学问。无论什么国家,对于国宴座次排位都是很讲究的。”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说。当年,周总理十分重视排位工作,亲自打电话过问并安排座次,认真细腻的工作风格直到现在都让他记忆犹新。
  “宾至如归”一直都是宴会上想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国宴的气氛正是希望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加强合作。1992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隆重的国宴。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6-12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