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栏目:公司产业
寒冬中学会竞合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市场经济之下,同行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相互品牌上有不同看法也属于正常现象。但相互的分歧、争执要拿出证据来,对消费者负责。而不是互相诋毁谩骂。
  冯并称,这些行业冤家间的交手,也折射出各自在经营中确有不规范之处。无风不起浪,这个时候更要反求诸己。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各个行业的企业之间更要学习浙商的“抱团取暖,共度难关”的精神,求大同存小异。做到良性竞争,看到对手优秀的一面,共患难,走出困境。
  “拼命去找对方的软肋,只能说明自身并不强大。商家也要有商道,国内的企业要学习西式的商业风度。与其花力气争斗,不如开发建设自己的品牌。”冯并说。
  冯并尤其强调,行业间类似的这些分歧,行业协会应主动承担相互沟通、交流的作用。
  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和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李肃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中说,应该看到国内企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发达国家的企业结构已经完成了分化,经济已经成熟到一个行业其前10强可以达到十年不变。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业对手间完全没有生存压力,其发展、创新与研发机制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从结构效率、领袖效率定位上讲,行业内的几只领头羊之间是非合作不可的。否则行业标准都难以制定。”李肃说。
  在十余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李肃曾经为中化集团、中远集团、白沙集团、德隆集团和三九集团等上百家企业提供过专业咨询服务。李肃认为,并不是说只有现在的行业间矛盾才这么激化。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企业发展史上,存在着大量对抗,并不鲜见。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企业都是国企,行业内有对抗,政府捂着了;上世纪90年代,各个民营企业间由于发展中的灰色地带过多,有对抗也不敢张扬。”李肃分析,这几年就不一样了,企业的人格越来越独立,大企业的运作也日渐透明,在彼此的对抗中,就表现的更白热化、更公开。“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企业是靠打官司出名,利用对抗造势。”
  李肃称,对于同行间的“竞合”,国内企业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竞合”的动力,学会“竞合”的方法。
  “毕竟,中国的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到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李肃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上述争斗的企业就老板自身而言极具个人人格魅力,但变身到企业角色后便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执行董事况杰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国内的商事法律还不健全也是行业间死掐的一个因素。对手相互间诋毁了,彼此也没有丝毫损失。而在这方面,美国的法律就要周全的多。比如当年李开复从微软辞职后被受罚就是一个例证。
  “企业在发展中要有‘竞合’之心。杀敌一千,自损五百。反而让利给了第三方,产生了新的对手。”况杰认为,此次蒙牛之所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羞,就和其经年累月,一门心思与老对手伊利竞争,放松了自己对品质上的警惕性有关。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1-16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