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2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武进:令人心跳加快的土地

★文 /《小康》记者 郭芳

  这是一片令人心跳加快的土地。
  汽车明明行驶在武进的乡间公路上,然而你却分辨不出乡村与城市的界线。 经济的快速发展超乎想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一个叫三勤的新农村里,已经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居住分区,生产分区,生态休闲分区。
  武进人喜欢称自己这个地方为“乡下”地方,但随后立马补上一句,我们乡下地方很不错的,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那是乡村精英的骄傲,认真而且诚恳。
  当然,他们有他们骄傲的资本。
  1983年,费孝通先生在研究苏南三个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情景时提出的著名的“苏南模式”正是发祥于此。这里的乡村精英一手创造的“苏南模式”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为这个地方带来了风光无限的经济繁荣,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将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苏南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路径。
  武进,“苏南模式”的发祥地
  事实上,武进工商业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从号称“中国实业之父”的盛宣怀到享誉海内外的“纺织大王”刘国钧,形成了以纺织、手工业等为主的传统制作优势。在历史上有经商传统的武进,交通方便,地少人多,而且因为重视教育,人口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人的脑筋灵活,又吃苦能干,所有这一切为发展工业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上世纪80年代初,武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雨后春笋般的乡镇和村办企业一度成为“苏南模式”最初的形象标志,并且迅速地把这一地区带进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1981年,乡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成为当时全国乡镇企业发展中最著名的“苏南五虎”之一,也因此成为了“苏南模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此后的整个80年代都属于“苏南五虎”,其中,无锡县、武进县和江阴县的铁三角是当时苏南地区最发达的三极。在1992年第一届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中它名列第二,仅次于无锡县。 
  显然,当时的苏南内部不像现在,越靠近上海就越发达。彼时的昆山还很平庸,张家港也不过暂露头角,太仓、吴江均寂寂无名。直至1995年,苏南模式从风光无限的巅峰突然滑落,“苏南模式”这种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的集体经济体系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困境。
  此时,上海迎来了属于她的黄金发展期,连带毗邻上海的昆山、太仓、吴江等地也风生水起。那些地方对武进再也不是望而不及了。
  然而,她们的繁荣已不再是内生的结果。但这种过度依赖外部环境的繁荣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已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2-1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