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1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陈群:精神乃小康之本

★文 /《小康》记者 杜娟

     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
  物欲与需求不能划等号
  《小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您觉得经济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何关联?
  陈群:小康者,乃国祚之需,百姓之愿,天经地义。但“小康”是否单一“经济”、“财富”?“民生”是否单一“民财”、“民物”?“幸福指数”是否仅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直有观点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当成“唯一”,出现不少教训。最近河北“三鹿奶粉事件”举世轰动,并非偶然。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
  从市场标准、满足物欲来讲,经济发展可谓天经地义。的确,搞现代化若忽视人的本性,何谈“以人为本”?没有丰富的物质,搞现代化何益?
  但此论仅为一面之理,要弄清一个概念——欲望与需求的区别:一者,自古以来,欲望人皆有之,但满足者从来是少数(因为欲望是与优于多数才实现满足的);需求亦人皆有之,满足者虽多些,但仍有众生为需求愁肠百结。二者,欲无止境、欲壑难填,任何“现代化”都满足不了。而需求有限,再大的需求,不过一日三餐,夜寐一床。三者,人与动物之区别在于物质欲望与精神富有,此题目至今难成共识。四者,人类欲望是“小姐之欲,丫环之命”。近50年人类消耗地球资源总量,超过5千年总和,若全球65亿人的“物欲”、“财欲”都燃烧起来,会是什么局面?21世纪面对的难题大有别于前5千年,问题不在于应当满足物质欲望与否,而是地球能否支撑这种欲望。我多年前曾算过一笔帐:仅按10亿中国人算,要达到美国人均消费水平,还需要2.5个地球;若加上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尚需8到10个地球。因此我的信念是:满足需求天经地义,满足欲望痴人说梦。
  幸福之本非物欲之本
  《小康》:应该说,近年来,在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对于幸福感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如何让人们获得幸福感也是小康社会的一大内容。您如何看待幸福之本?
  陈群:人与动植物有别,至少3条:其一,人与动植物皆有“自然属性”,但人多一条“社会属性”。“欲望观”是对人的“社会属性”有所忽视。如果欲望无度和恣意放纵,就会加速诱发出黑格尔讲的“人性恶”,为物欲而不择手段,必然造成社会恶果。谋财害命,假冒伪劣,礼崩乐坏……其二,现代化能否保证“欲望”满足?不能。猪有圈即安,长到肥大,一刀了之。人则不同,有圈后要大圈,大圈后要豪圈;人人有了豪圈,“欲望”再次失落,还可能盼金圈、钻石圈!卖了万科买康城,何也?欲也!其三,物质欲望能否保障幸福?不能。动物有食就幸福,人不行。“乡下人进城了,城里人又住乡下了”那段顺口溜,充分说明人的“物欲”是多么横流!动物只要有食,幸福指数一生皆高;人的物质天天在丰富,幸福感比5000年前多了多少?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1-11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