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0月《小康》
  栏目:读者来信
2008-10期-学者圆桌

★文 /《小康》编辑部

  消除旧体制遗留下的遗产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两头冒尖”,成就巨大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改变,中国面临经济深层结构内外失衡、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和腐败蔓延等多重挑战。
  旧体制的遗产没有得到消除,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一,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信贷、土地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利,有些资源实际上并不是由市场配置,而是由行政机关配置的;第二,各级政府把GDP的增长速度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准;第三,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紧密相连,各级政府不能不把注意力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上;一些政府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责任过度下移;最后,资源配置上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很大,市场的力量很小,行政定价与低价政策使要素价格严重扭曲。
  改革的出路在于要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消除旧体制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其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改革继续发展需要新动力
  中国现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重新发生1959到1961年那样的大饥荒的几率几乎等于零,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消除了发生那种事情的体制基础。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十分优秀,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增长后,中国的 GDP总量以及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这种乐观情绪的作用下,改革将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继续改革,收益会非常大,从逐步界定的权利界定变成普遍的权利界定,变成尽最大的可能——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扩大经济自由,而这对经济增长,还可以发生革命性的影响。会把中国从中低收入引向中等收入甚至引向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但是动力在什么地方呢?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改革往往都是危机中的改革。那么如今在这个动力日益削减的情况下,未来改革需要寻找新的动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周其仁
  
  经济增长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改革成功的基本推动力是三条并不特殊的经济基本规律:一是把激励搞对,二是让市场起作用,三是实行对外开放。三个基本规律形成的强劲推力,将中国经济托向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讲,并非独一无二!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最重要的拐点出现在1978年。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在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起点是不同的,而且其人均收入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如果将1978 年的中国与1950年的日本、1958年的中国台湾地区及1962年的韩国放在同一起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
  促成中国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也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因素相类似,其中包括宏观的稳定(低通货膨胀)、高储蓄、高投资、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红利)以及重视基础教育等。如此说来,发展在同一历史时期也是世界的潮流,中国不过是晚一些赶上了这股潮流而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垄断资源行业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即使在经济体制领域,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仍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效率,仍然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去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使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进一步提高。从政府改革来讲,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的是,怎样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资源本来应该是全民所有的,但在我们这个制度下都是企业的收入,资源如果溢价的话,价格上涨,这些收入主要应该归国家所有,而在我们的体制下现在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指资源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是不分红的,于是在这样一个财税体制下,中国经济学家呼唤新一轮的财税改革。财税改革有很多内容,包括对资源要收租,对资本要分红,然后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要约束政府的支出行为。通过政府财税体制的改革和财税效率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够实现可持续。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9-26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