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9月《小康▪财智》
  栏目:公司产业
腕上风云三十年

★文 /《小康•财智》记者 金沙沙

  根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2003年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自2003年1月1日起,手表的进口配额许可这一下管理制度被取消,国际名表巨头在内地的活动空间一下子增大了很多,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口手表仅94.9万只,价值8393万美元;到了2006年一般贸易进口量达到175.6万只,价值1.9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口手表增速进一步加快,共103.3万只,价值1.2亿美元,分别比同期增长24.5%和53.4%,国外品牌在我国加速布点,抢滩登陆我国高端手表市场。在目前的国内手表销售额排名中,十大品牌有7支是瑞士劲旅,它们控制着中国手表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其中前五大瑞士品牌共占据着96.69%的零售量份额和95.69%的零售额份额。
  几年时间,戴瑞士的高档手表蔚然成风,“穷人玩车,富人玩表”的消费理念逐渐在我国消费群体中渗透。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亚洲秘书处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总销售额的25%,在未来4年中,中国奢侈品消费需求将以每年约25%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15年将占世界奢侈品消费额的32%,超过日本的28%。对于中国人来说,对高档手表等个人奢侈品的消费无疑会占有极大比例。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统计的数据表示,2007年中国大陆已经成为瑞士表第九大进口地区(进口额5.776亿瑞士法郎),比2006年增长了43%,在前十位进口地区中增长的幅度最大。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仅英皇钟表一家店的单月流水就曾达到上千万元。国人对国外高档表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但高档表的风行,并没有给国内手表厂家带来更多的实惠。一向以低价位、低技术含量风行于世的中国手表业,只能用那70%的产量去获得10%的利润,“贴牌”、“换脸”与“外观复制”成为中国手表企业的“救市路线”。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这只能使中国表成为瑞士表品牌的延伸,将使中国表业长久地成为瑞士手表的附庸。
  2007年7月1日起,中国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服装等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也被调低。对于本来就是微利的手表制造业,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专家预言,珠江三角洲、温州、福建等手表生产集中地区的企业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虽然现实已不是“低价”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一些厂家还是沿用压价手段,现在有些时装石英表的成本大约只有一元钱,批发价也只有两元五角。但是这种微利制造是不是就是“救市手段”?答案不言自明。这样的低价手段只能维持“生存”,根本不用提和瑞士表在市场上捉对厮杀了。
  对于国外品牌一定就是“狼外婆”的说法,有些企业也不认同,北京手表厂的总经理苗洪波就曾表示:瑞士高档品牌并不是抢我们的市场,而是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瑞士品牌做得越好,他们的高档机械表卖得越贵,我们的生存空间越大,如果我们的表做得更好一些,中国表还是很有市场,因为我们的表性价比很不错。我们缺的是品牌文化、营销方式。如果他们的表只卖300元,我们倒没活路了。
  中国表业:痛与惑
  进入北京各大商场的钟表柜台,琳琅满目的手表专柜中最显眼的无疑是浪琴、欧米茄等瑞士名表的柜台,其次是以卡西欧为代表的电子表和以西铁城为代表的石英手表等日本军团,而国产表不是难觅踪迹,就是委屈地躲在一隅,少人喝彩。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9-23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