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9月《小康▪财智》
  栏目:公司产业
腕上风云三十年

★文 /《小康•财智》记者 金沙沙

  中国表业经历了体制改革的阵痛、石英技术的搅局、瑞士高档手表的冲击, 走过的风风雨雨,让人们看到中国表业的希望与困惑⋯⋯
  从过去占据100%的市场份额,到如今25%的惨淡经营,中国的钟表工业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入世后,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和非关税壁垒的撤除,进口品牌更是长驱直入,国产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造成这样的结果,不只是有形的技术落后,无形的经营理念落后似乎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中国手表三十年
  说起上世纪80年代的天津手表厂的兴旺情景,天津手表厂老职工刘大爷向《小康·财智》记者介绍说:“手表厂当年是天津数一数二的企业,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效益好,我们都得加班加点地干。福利也比其他企业要好,过年过节老发东西,当时凭票购物,厂里老能发一些拿票买不到的东西。当时想进手表厂很难,进去的都是干部子弟。”也难怪,上世纪80年代,人们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找关系求人走后门,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而上海、海鸥、宝石花、北京等众多品牌的出现也造就了中国手表业的鼎盛时期。这些手表一般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厂,为了一圆中国人制造自己的手表梦想而建,他们不仅拥有技术,也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手表品牌。
  但在计划经济的中国,紧缺是当时的现状,国家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用统一机芯的生产方式尽快让所有中国人都戴得上手表、修得好手表。好的愿望却带来负面的效果:统一机芯后,全国手表厂生产出来的手表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只有海鸥表厂由轻工业部特批,没有进行统一机芯的改制。这,也为海鸥后来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石英电子表由于采用了频率稳定的石英晶体为震荡器,有电路简单、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等优点,再加之造价低、外观时尚,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从此,中国制表业进入了比较困难的调整期,经历了十几年的低潮。全国38家表厂,在经过市场的洗牌之后,仅存十几家,众多小厂家被拖垮,有实力的大厂也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2000年前后,由于制作简单的石英表技术日趋成熟且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利润日趋微薄,继续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回到功能持久不衰的机械表上来,使得机械表、尤其是具有自动功能的高档机械表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幸存的中国表厂在环境回暖的情况下也慢慢复苏。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9-23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