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7月《小康》
  栏目:文化
“80后”海外中国青年

★文 /曹瑞涛

  “80后”的海外中国青年在维护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中的表现让西方社会感到意外:他们不但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而且做的既针锋相对,又不失秩序。国内舆论也赞赏有嘉:这不仅是爱国之举,似乎还标志着“80后”年轻人的成熟,甚至有学者称他们为:“现代中国最开放、最进步、最自由、最勇于表达自己意愿、离国际主流社会最近且利益关联最重的人群”。下这样的断语是否妥当还有待商榷,不过无论怎样,“80后”海外中国青年在这次抗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倒很值得我们关注。
  他们在这次抗议活动中显现出较强的横向自组织能力。在他们的上一代人眼中,“80后”的年轻人都是些独生子女,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既不善交际,又特别自我。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起码从横向交际的情况上看,倒是老几代的人不如现在的青年人。在传统社会中,孩子们基本上生活于家族体系内,他们主要学习处理的是与长辈间纵向的人际关系,至于平辈之间,则要依着血缘关系进行社交活动,同时这种交往活动又受到家长纵向意志的监督与干扰。与之相比,许多城市中长大“80后”,一般3岁起就进了幼儿园,在一个“陌生人体系”中成长,他们的朋友网很自然地呈水平状展开,随着现代交流工具特别是网络平台的发展,“80后”青年的水平联系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尽管这些年轻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往往不如家族血缘的关联坚实,但这样的水平关系网却动感十足,范围广大。
  相对于虚无缥缈的原理性问题和宏大的理想主义,他们更为关注具体事件,重视细节问题——比如西方一些媒体对西藏问题的不实报道。他们的行动直接、干脆,目标明确,较少以自觉反思或原创的“宏大理念”来指导,所以在活动中人们往往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持久性也不是很强。
  在抗议活动中也明显表现出他们对西方规则体系相当熟悉,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在所处国家的法律框架内,理性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一方面造出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又没有引发恶性的冲突,令国内外很多人耳目一新。
  当然,“80后”海外中国青年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群体,不过通过这次海外的抗议活动,这些年青人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峥嵘,他们有个不错的开端,可要更好的走下去,就要有更深的自我认识。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7-08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