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7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中国不惧粮荒

★文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小康》记者 胡幽径 李漠 王帆 蒋卫武
图片来源:除本刊记者拍摄外由CFP、getty提供
  重新审视和解读国家粮食安全,更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在于,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合理的粮食价格机制、严格的土地控制机制、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统筹的购粮运粮调剂机制、安全的粮食储备机制……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不惧“粮荒”。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尽管现代农业的高产高效,阻击了马尔萨斯预言的实现,但日趋严峻的世界粮食供应局势,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马尔萨斯在19世纪初的“人口可能比食品供应力增长更快”的预言:一方面是因人口数量激增等因素而导致的粮食消费量暴涨;另一方面是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这样,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如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
  6月3日至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主办的世界粮食安全峰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呼吁,到2030年,世界粮食生产需要增长50%才能满足不断上升的粮食需求,并呼吁各国采取“放手、紧急”的措施以应对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
  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统计,2007年,我国粮食虽比上年有所增产,但从人均占有粮食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年粮食占有量在400公斤上下,已接近世界粮食危机线——人均占有量370公斤。事实告诉我们,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出现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求出现问题有关。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许多阻碍粮食安全的普遍性问题:
  ——比如,“尽管各种形式的‘米袋子’工程,不断成为各地领导的政治表达,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许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已消失殆尽,他们宁肯离开土地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打工。
  ——比如,养活13亿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城市化、工业化以及沙漠化等因素导致生产粮食的耕地正在锐减,逐渐逼近18亿亩红色警戒线。  
  ——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京、津、沪、藏、宁等省份缺粮;如今,整个东南沿海的粤、闽、浙加上京、津、沪、青、黔、晋、陕等都成为缺粮区。一些本来应该承担向外供应粮食的南方城市,现在却在向外购粮。
  ——比如,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黑龙江,但是,整个东北地区进关的货车,都要受山海关运输瓶颈的制约。运力不足和不堪重负,有粮也无法运出,粮区农民不敢种粮,也不敢囤粮。
  种粮难,卖粮难,买粮难,运粮难,如此种种,粮食危机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2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