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7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都江堰:伤城的坚强

★文 /策划:本刊编辑部

  永久房生出的希望
  建设永久房的规划也要提上日程了。
  都江堰市规划局局长屈军说,如果能够早一天解决老百姓的永久性安置房问题,无论是对受灾的群众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
  当然还有经济效益。毕竟,板房里的生活相对永久房里的生活是要差很多的。
  而永久房才是一个城市的常态。恢复到以前的常态,或者尽量地恢复到以前的常态,需要安居乐业。
  国家没有义务来赔偿,但是国家有义务灾后救助老百姓。都江堰市给出的标准是:每户一概获得70平方米的救助安置房。
  屈军很激动,是重建新生活的激动。希望渐渐取代悲伤了。在他那里,掌管着都江堰的未来。
  他说,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规划马上要考虑的就是永久性安置房。
  “老百姓每天看到房子在长高的时候,他的心理就充满希望。”人只要有希望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稳定。社会的稳定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
  但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已经有的规划范围内,大片的土地是不能用的。
  旧城里有接近一半的房子不能再住了,在未来可能要被拆毁。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两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片土地将近十平方公里的地方被占用了。
  整个城区受灾的人口将近一半,大概是15万人。板房一户按3个人计算,就要5万户,一亩地安置12户,总共占用5个平方公里左右,这又占掉一块。
  这样就有将近15万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是不能用的。
  永久性安置房会零星地穿插于旧城区的边上,大约在100万平方米左右。而整个需求大约是在1000万平方米。更大的一部分,要在新区来解决。
  在聚源新区,大的框架已经形成。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地质也符合建筑的标准。
  专家认为,要解决大面积的老百姓的住宅问题,需要放在这个地方。
  这里还有行政中心。在这次地震中,都江堰的各行政办公地点几乎全毁了,要重建也打算放在这里。旁边还配一些信息产业,提供工作岗位。
  “未来的建筑量是非常大的,需要的劳动量也很大,只有进入常态以后,大量的人才可以腾出精力去劳动,才可能产生自己的经济。”
  屈军说,我们一定还要靠自己,不能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而无所作为。
  这也是政府考虑的范围,在规划上要落实。
  艰难的复产
  旅游是这个城市的生命。
  地震之前,旅游大概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0%左右,而旅游带来的第三产业大概占到了50%多。因为旅游,都江堰的很多老百姓很有钱。如今,停滞的旅游业可能带来的最坏结果是:占城市大约三分之一的从事旅游的人口将面临失业。
  尽快恢复旅游业。这是民间与官方的共识。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23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