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6月《小康》
  栏目:读者来信
200806期 时事评论

★文 /《小康》编辑部

  《新京报》
  立一座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
  尽管地震夺走了数以万计的身体与生命,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总有办法让逝者留下名字,有尊严地离去,而不是将他们的名字与身体一起掩埋。此时,我们应该让“数字”变“名字”,为逝者立一座刻有他们名字的纪念碑,让标刻这场苦难的抽象数字,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人的姓名。
  一块大地开裂,给全人类留下伤口。眼下所有努力,不仅为了超拔于苦难之上,更为了重申人的价值与信仰。从设立国家哀悼日,到发文严格要求礼遇每一位遇难者遗体,这一切莫不说明,共和国正在不断用具体的行动,丰富着国家伦理。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位逝者都贵比国家。
  
  《南方都市报》
  让我们都为灾区做点实事
  对普通民众来说,救灾进入了新的阶段,那就是,我们终于可以帮上忙了!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捐钱、献血,理性地面对,沉着地处理,务实地落到实处,用心地关怀细微,我们能做的事很具体很真实。一场如此巨大的灾难,需要同样巨大的爱来抚平医治。这份爱必须是行动,许多人的行动,许多人的谦卑扎实的行动,坚持不懈的行动,有耐心的行动,有诚意的行动,不邀功的行动,负责任的行动。这份行动可以很复杂,你可以现在就开始规划重建一个社区一所学校,你也可以在明年春天背着一公斤书籍文具到灾区看一看,看一看他们还缺什么,你还能做什么。
  全民救灾现在开始,路很长,一定很艰辛,但是应该也很踏实。
  
  《北京青年报》
  中国公民社会在成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不缺乏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民族。不久之前,面对“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对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阻挠破坏,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和团结。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这种民族情感以一种更加理性、有序、有效的形式,转化为面对人道灾难时的公民行动。从遭遇“外辱”时的愤怒抗争,到面对灾难时的有效行动;从自发的民族情感,到自觉的公民意识,中国公民正在与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一起成熟。
  
  《21世纪经济报道》
  抗震就是次战争
  对于中国整个国家权力体系来说,无论强度还是烈度,此次抗震救灾都不亚于一次重大战争。在承平日久的市场时代,这样一场战争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公民,都是一次残酷的洗礼。中国终将在这场信息公开的抗灾战争中成为胜利者。这场战争的胜利,属于中国政府和军队,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们的期望在于,国家权力和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相互砥砺,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继续发扬,照亮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未来行程。
  
  《南方周末》
  “爱国主义”是基于对同胞的爱
  稍早前,我们曾置身于一波爱国主义的大潮之中。现在有必要明白,国家存在的意义首先就在于生活其间的人,而不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象征物。我们要证明我们的精神是健康的,证明这种“爱”是有益的行动而不是空泛的激情。我们应该证明自己符合现代文明的准则,证明自己有着守望相助的能力,证明“爱国主义”并不是基于对外界的仇视,而是基于对同胞的爱。
  
  《人民日报》
  实现另一种形式的重塑
  历史会证明,地震能摧毁一些东西,但它必将以另一种形式重塑。世界将看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04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