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6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成都:在苦难中厚重

★文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小康》记者 摄

image.png

  悲恸在积蓄,积蓄,进而转化为一种力量。

  人们呼喊着“中国加油”!“四川雄起”!
  一声声,响彻云霄,泣鬼神,惊天地!
  成都,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悲伤、哀痛、沉重,浓浓的。惊恐、余悸,淡淡的,像是若有若无。其实一直都在。
  人们正在努力地恢复生产生活,试图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上,原来的生活那样安逸、巴适。
  但很难,至少目前看起来还很难。巨大的伤痛笼罩着这座城市,大震后的阴影依然无法散去。
  已经一星期了,大街边、广场上,还有在外过夜的人们。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晚八点以后,几乎所有的商店、食肆全都关门。麻将声越来越远,茶馆门庭冷落。酒店里空荡荡的,除了记者和志愿者。
  大街上,人们心情沉重、表情凝重。直到现在,成都人都还无法完全接受这个事实。
  “你能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成都吗?”成都人都在问。
  然后,他们自己又回答了:想不到,绝对想不到。
  接着,自言自语:打击太大了,经济至少倒退十年。
  最后是沉默。很着急。
  是啊,的确想不到。
  成都被喻为天府,千年以来,这里的人民太安逸了。
  这里年平均气温约摄氏17度,平均降水量约98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没有飓风,没有大旱和大涝,造就了富庶的“天府之国”,成都人似乎从不曾为衣食烦恼过。这里少有战乱的烦扰,人们安居乐业,也就少了苦难的磨洗。祖祖辈辈的成都人早已习惯了享受安逸。
  曾经,在《读城记》里,易中天将成都、南京、武汉做了个对比。南京、武汉是沉甸甸的,成都就轻了点。成都之所以较南京、武汉为“轻”,就因为成都少了点南京的苦难,缺了点武汉的磨洗。南京是屡遭洗劫后余生的,武汉是艰难困苦生存不易的。惟其如此,它们才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
  他说,磨洗是最好的教育,而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灾难突如其来。
  易先生一定未曾想到吧,也一定不愿意看到。获取教育和财富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
  但他说对了。在巨大的伤痛之下,这里的人正经受历练。
  那一刻,四川人很了不起
  “在这一场灾难中,四川人努力地自我营救、守望相助,坚强不息。”一位成都人说,第一次,他觉得四川人很了不起。
  “打着应急灯,冒着生命的危险,源源不断地驶进灾区去营救伤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哽咽落泪了。
  5月12日晚上,李成云从成都赶往都江堰灾区,在高速公路上数百辆出租车开着应急灯、急速地行使,深入灾区抢救伤员。出租车司机通过电台获知灾区伤员很多,可是运力不够,于是自发组织赶赴灾区。看到这一幕,副省长被感动了。
  其实,在灾难发生的半个小时以后,这里的人们已经知道必须要守望相助了。25岁的女孩瑶瑶说。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大家纷纷往外跑,很快,瑶瑶所在的大楼底下聚满了人。“这时候,五楼一个女孩从窗户探出头来,冲楼下哭着问大伙她该怎么办?她的门打不开了。”女孩哭得很厉害,但楼下没人回应。
  “没人理,她哭得更厉害了。于是,我回了她一句,让她不要慌张,再去试试用力打开。”瑶瑶说,“我知道我帮她解决不了问题,但这个时候,她需要关心,哪怕仅仅是一个回应。”
  但那一刻,人们都还在自己的惊恐中,除了关心自己,尚来不及关心他人。
  “半小时以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群里,人们开始互相安慰,互相嘘寒问暖,互相帮助。”余震还在继续,那一夜,整个成都都在露宿。
  灾难制造了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他们必须守望相助。
  姜珊是四川人,成都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这些天,她跟朋友们自发地组织物资往灾区里送。地震发生后,她与朋友就开始赶赴灾区,“看看那里需要什么,看看哪里最需要我们。” 姜珊说,她已经走了很多地方,总书记和总理到过的地方她都在之前就去了。“那些媒体公开报道较少,较为偏僻的山区,其实更需要我们。那些地方虽然伤亡较少,但是,房屋倒塌严重,物资匮乏。”他们就组织货物往里送。
  她的队伍越来越大。“大多数都是一些私营企业主,物质上相对富足,而且,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能够出钱又出力。” 姜珊说,“来自全国各地为灾区人民出钱出力的志愿者太多太多了。大家都赶来帮助我们,更何况我们自己就是四川人呢。”

  这些天,在沉默的成都,这里的人们都念叨着:好着急。看到从全国各地赶过来帮忙的人们,他们都诚挚地表示感谢,并竭尽所能地提供各种帮助。

image.png

四川成都,一些不能回家的群众在帐篷中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这场灾难,改变的不只是四川人
  灾后的成都双流机场,前所未有地紧张,忙碌,拥挤,焦虑。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志愿者、新闻工作者、救援人员从四面八方赶赴而来,来自北京、上海、云南、安徽、河南……来自香港、台湾、澳门……来自美国、印度、德国、巴基斯坦……
  带着救援工具,带着食品、药品、帐篷……
  救援的黄金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但还有同胞埋在下面,救援在继续,生还的希望一直没有放弃。 他们没有,我们也没有。
  大家都想为受难的同胞做点什么,大家都在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自发地,本能地,都这么想。
  于是,从四面八方,人们赶来了;救援物资运来了;捐赠款项送来了;祝福传来了……
  的确,这场灾难,改变的不只是四川人,13亿中国人都为之改变。大家都在问“我可以做什么?”大家都在说:“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周翔说,总可以做些什么吧。周翔和他的朋友们是开着四驱越野车从北京过来的。来之前,他们并不确定地知道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但能够确定的是,这里需要他们。于是就开着三辆越野车越过千里来了。
  这些天来,他们每天开着越野车来回跑1000多公里,往那些最难到达的灾区送物资。“说实话,来回的油钱要比送的物资本身还要贵。但是,灾区的人需要。他们太需要了,尤其是那些边远的山区。”
  来之前,周翔和他的朋友们都各自向单位请了假,“单位比较支持,每天打电话过来关心我们。”已经请了好些天的假,可他们还不愿意走,也舍不得走。因为灾区那些淳朴的人民。
  在一些边远的灾区,孩子们在路上一直举着自制纸牌欢迎他们。上面写着“抗震的英雄们,你们辛苦了!”6个小时后,等到他们返回的时候,孩子们还在举着,他们看到纸牌的另一面写着“英雄们,走好!”
  孩子们举着的牌子上还写着:我们都是一家人!

  “一来一回,举了6个小时。真的,太感动了!那一刻,你觉得自己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他们都低下了头,沉默。

image.png

成都市民痛悼遇难同胞

  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里集聚
  人民的力量,13亿人民的力量。
  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刘盛和段德峰都明显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并油然而生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他们俩是香港乐施会的成员,这是一个扶贫与救援组织。乐施会的成员在成都已经逗留很多天了,进入灾区的道路被严格管制,乐施会的物资只能通过当地志愿者的协助运往灾区。
  5月17日,刘盛终于搭乘志愿者的车子进入到了绵竹,这是他第一次进入灾区。虽然此前根据新闻了解到灾区的情况,但是亲眼所见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震撼。
  凌晨1点多,刘盛随着志愿者进入绵竹,街道上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建筑,全都坍塌成一片片的废墟,周围很静,这里就像是座死城,撼动着他的心。
  灾民们统一安置在一个地方,因为害怕余震,很多人都不敢睡,尽管已经是凌晨,但都还坐着,表情木然。耳边不断传来小孩的哭喊声,在夜里格外刺耳,让刘盛的心难过极了。孩子只有10个月左右,没有奶粉可以吃……
  这样的景象让他回到成都后立即汇报,必须加快再加快救援的速度。
  段德峰也在5月16日赶到了成都,马上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为了能够尽早顺利地进入灾区把物资送到灾民手上,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很多志愿者的热情相助,让他们感到了温暖和感动。
  “我们可以提供车子,我们有很多志愿者可以帮忙。有啥子事一定要找我们。”这些天,段德峰和刘盛的手机不停响着,总会接到这些电话,而乐施会提供的物资也都由他们协助送往灾区。
  段德峰和同事每天最多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有时候一天才吃一顿饭。白天他们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采购物资,并找车运物资进灾区,晚上大家还聚在一起谈论和交流救援工作。连日来的救援,尤其是进入灾区后,一幕幕画面让每一个人感触良多,有些人经常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虽然以前几乎参与过所有的灾难救援,但是这一次确实是最触目惊心的,掺杂了很多感性的东西,让我们深深感染。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份内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说着,段德峰语速变慢,两眼通红。
  5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的救援队也带着紧急筹集的第一批物资抵达成都了。领队的徐天启是总裁班的老师,刚刚在成都经历了这场大地震。回到北京,惊魂未定,就不断有电话打进,是总裁班上的老总们,他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是不是该做点什么?这样要求的老总越来越多,于是决定以总裁班的名义组成救援队,组织物资分批运往灾区。
  总裁们都很积极,不到两天的时间,采购了三车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和帐篷。徐天启说,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大批的药品尤其不容易,但他们做到了。
  韩学臣是总裁班上的学员,他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拉着一车的食品、衣物从河南开了6个小时车赶来与总裁班上的其他老总们会合。跟着一起来的员工说,他们的老总看电视已经哭过好多回了。老韩说,太惨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做点什么。
  当天下午,老总们马不停蹄地将第一批物资送到了都江堰灾区。 三天以后,总裁班的第二批物资已经在运往灾区的途中,第三批物资正在筹备中。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5-26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