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5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生活
刻铜艺术品:在冷落中升值

★文 /安 灰


  
   
  一提到刻铜,很多人认为就是直接操刀在金属铜上刻字,然后直接就联想到另一个伟大的职业“刻章”。你还别说,要是从形式上看两者还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拿着刻刀在金属上刻呀刻呀。不过,同样是刻字,就是因为刻的地方不一样,两者可差了十万八千里。操刀者的身份地位就不说了,刻出来的东西的价钱上也是很有区别的。
  实际上能刻的不只是铜,其他的还有刻竹、刻瓷、刻石,等等;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关于刻铜艺术品,现在公认是随着明清铜的冶炼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使铜制品有条件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消费品后,与传统雕刻工艺结合出现的产物。起自明清,在嘉道间成型,清末民国间盛行,新中国建国后基本湮没,历史颇为短暂。
  刻铜收藏有说头
  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的又多是书画篆印,极富文人书卷气,有些作品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因此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虽然它的历史较短,但也逐渐成为颇受关注的收藏艺术品。
  一般来说,刻铜艺术品可以收藏的大致有以下物品:熏炉、手炉、墨盒、镇尺、锁、鸟笼钩、水烟袋、鸦片烟灯、鸦片烟盒、铜仿、印盒、腕枕、茶具、餐具等。其中以刻铜墨盒为该项藏品之代表,时与江西南昌的象眼竹细工及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物。这一方面是因为铜墨盒使用非常广泛,是当时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几乎所有的文人必备,另一方面是因为墨盒有足够的平面施展刻铜技艺,面积过窄、过小、曲线过多都会影响刻铜技艺的体现。
  刻铜艺术之所以在清末民国期间盛行,是因为当时从事刻铜艺术的人多为书画篆刻造诣颇深的文化人,由这些大师亲自操刀的作品,其艺术性和审美性自然不可小觑。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在刻铜艺术上造诣最深,人称刻铜三大家。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文化界名人的追捧,时人多以拥有一方名家精品铜刻为荣,但除了张樾臣专业刻铜,作品相比多一些外,陈寅生和姚茫父皆以此为爱好,偶一为之,或作为馈赠亲朋的礼物,传世作品并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刻铜作品在当时非常流行,量比较大,所以,一般意义上的刻铜作品,并不一定值得收藏。但如果作品包含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就具备了较高的收藏意义。比如刻铜墨盒由名家名字号或知名的工匠所刻,或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或者在墨盒制作上造型纹饰精美,引入特殊的工艺手段,或者墨盒与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均可列为收藏对象,如陈师曾就曾为琉璃厂著名治印刻铜店铺同古堂画过近千件作品。可以说,刻铜艺人与书画名家的结缘,大大提升了刻铜文房的艺术价值,时人皆以拥有一方精美的刻铜作品为乐事。鲁迅在日记中也曾提及到琉璃厂同古堂购买铜墨盒之事。
  当时一些刻铜店铺也常常以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作为创作题材,如《兰亭序》、《朱子家训》、《归去来辞》等,也是当时深受民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是今日刻铜文房收藏者热衷寻觅的精品。可惜由于历史方面的诸多原因,如今昔日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已如凤毛麟角,像陈师曾当年所绘的上千件作品,目前仅仅找到不足20件,这些作品的价格目前是几万、十几万元一件。
  逐步回暖的市场
  刻铜艺术品由于出现时间晚、盛行时间短、材料相对普通,相比字画、玉器和陶瓷,价格一直偏低。
  “其实不只刻铜作品价格不高,整个铜器市场在中国都相对低迷,比如有着更悠久历史的、堪称中华古代艺术最高水准的青铜器,在国外受到普遍热捧,几乎每场拍卖会,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淘宝。但在中国,除了作为国宝收藏在博物馆中的旷世之作,民间精品很少,相应的介绍和推广工作做得也不好。”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贾文忠告诉《小康.财智》记者。
  由于刻铜艺术品时间出现较短,又比较冷门,外加精品较少。所以,民间对于青铜器的收藏一直比较冷淡,市面上流通的西周汉代的青铜器皿价格甚至才只有千元级。像一把汉代青铜古剑,品相完好,剑鞘、剑柄齐全,价格也仅仅只有3000元左右。
  不过,随着古玩市场的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于理性。他们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更钟情于以低投入赚取高额回报,于是一些晚近时期的藏品又开始受到人们的热捧。比如“文革”时期的藏品,因为特殊的时代性受到关注;另外如清代文房清玩,因为从一诞生就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受到后世的追捧。刻铜艺术品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自然也被不少有心人盯上了。
  “以一款清末民国名家制作的刻铜墨盒为例,它基本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方面的特色,而且多是名人间的馈赠,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期的陶瓷作品,完整品相的几乎都是天价示人,而较好的刻铜墨盒的主流价位也仅在1万元左右,实在是太低了。”收藏爱好者刘玉鹏对此颇有些理解不了。
  事实上,自北京翰海1996年首次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推出中国文房专场,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都在主流拍卖专场外加设了文房专场,而且成交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这一数字,与市场上热炒的瓷器专场50%左右的成交率相比显然更具有稳定性。而一些清代宫廷制文房古玩,价格也已达到千万元人民币的级别。在这种背景下,与文人雅玩关系密切、出自名家之手、有着很高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刻铜作品,其升值空间是很值得期待的。
  贾文忠证实了记者的这种猜测,他本人是做文物修复研究的,整天跟铜器打交道。他发现,最近一些年要求他帮忙鉴定刻铜藏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与这些人的交谈中,他也感到刻铜作品的价格正在不断上升,开始关注这块市场的人也越来越多。
  投资收藏两相宜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专家还是收藏者都认为,如今的刻铜艺术品价格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这样低的入门门槛在古玩市场中实在是少见。像刻竹、刻瓷这样的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身价,而刻铜从收藏成本上来看恐怕只比“刻章”高。
  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他们可以以相对低的价位,买到升值空间高的藏品,而且上当受骗的风险也远低于其他已被热炒的行业。尤其重要的是,现在收藏不像以前,要通过书本学习、拜师求教等至少一年以上的准备,才敢入行。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等通讯方式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快、更容易。
  “可惜的是,现在全国收藏刻铜作品的人还不是很多,拍卖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喜欢刻铜作品的朋友可能还是要多到地方的古玩和旧货市场上去‘淘’宝,像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不过,这也对收藏者的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功课,对刻铜作品,尤其是历史上的刻铜名家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再去试水。”刻铜艺术家孙建明对《小康.财智》记者说道。
  从供求关系来看,当前专项收藏刻铜文房的藏家大约有几百人,加上兼玩其他收藏如钱币、青铜器书画等的藏友,至少有几千人。而刻铜文房作品,大路货数量很多,精品数量也仅有千件左右,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平衡的。不过,收藏的人数正在渐渐增多。由于刻铜作品的特殊性,其与书法、绘画、雕刻、治印艺术的有机结合,其艺术价值也正在被更多人认识到。尤其是我国喜欢书法绘画的人极多,他们都是刻铜文房作品潜在的藏家。如果这些潜在藏家开始进行刻铜作品收藏的话,这块市场显然是供不应求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刻铜艺术品市场造假现象不是非常严重,但已经有不法之徒动起了这方面的脑筋。以刻铜墨盒为例,就有人对新墨盒新刻进行做旧,这是最普遍、辨认起来也比较容易的一种;还有人在老墨盒上中新刻,这也可以从包浆和刻工上分辨真伪。比较难分辨的是清末民国时的仿品,由于陈寅生、姚茫父等人的作品在当时已受到追捧,很多作坊生产了不少仿品,这些作品时代与真品相差无几,很难从历史痕迹上看出端倪,只能依赖藏家自身的艺术素养去分辨了。
  特别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收藏本身是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方式,因为爱好去收藏,既可以真正了解这项艺术之美,将来也会有投资上的收益,如果仅仅是看到其价格的飙升而进入的话,很有可能因为急功近利,反而损失惨重。
贾文忠也这样认为,他表示:“其实刻铜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书法绘画密不可分,字体上隶、行、楷、草各体有异,风格上颜、柳、王、张亦各有不同,落实到刻铜作品,则又加上了刻铜者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轻重缓急、变化和韵律上,或老辣,或古拙,或奔放,或细腻,都不同。作为藏者,如果不是仅仅收藏一件东西,而是想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就必须在艺术上多多深造,触一通百,方能在艺术品投资上无往不利。”
 
 
《小康财智》2008年第05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08-27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