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5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官坞村的20年变革

★文 /《小康》记者 陈勇 杜鹃

  走进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仿佛走进了海带的世界。路上晾晒着海带,海上养殖着海带,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海带的味道。“官坞村养殖面积、产量均居全国村级首位,是全国最大的盐渍海带加工基地。”官坞村党委书记林哲龙自豪地说。作为福建省的明星村,我们已是他今天接待的第三批参观访问的人士。
  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将鲜海带先用水冲洗,再用开水烫熟,再冷却,用盐腌制,脱水,再加工成海带结、海带丝等产品。“像这样的生产线一共有20条,一天可以加工1000多吨海带。”官坞海洋公司副经理林金标介绍说。
  然而就在20年前,官坞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渔村,人均收入不足100元。那时,800多户3000多人的官坞人家,眼光并没有放在村前的大海上,而是挤在山坡上,种一季红薯一季麦。一部分敢于下海的人,也只是在浅滩浅涂上种几筐紫菜或几条海带,可又没有好收成。
  渔村的变化源于官坞人认识到大海的那一天。1987年,军人出身的林哲龙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头几年,官坞村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每年以上百亩、成千吨的数字增长。随着海带的大量增产造成积压,价格猛跌,几乎连本钱也收不回来,官坞村陷入了新的困惑。
  增产不增收,主要是海带不方便保存,导致一旦积压就面临巨大损失。因此,1995年村两委利用海带旧仓库办起了海带加工厂,并创办了集体股份制企业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公司。公司与村民签订购销合同,全村五成鲜海带都作为公司的加工原料,为农户解决卖难的问题。
  加工厂建起来了,而一包包加工好的海带却没人要。林哲龙就带上几名渔民党员到省城各大宾馆、超市推销,但一次次遭到拒绝。林哲龙并不气馁,采用招聘专业推销人员的办法继续搞推销,很快官坞海带就不但占领了福州市场,而且还打到闽南及外省甚至海外。如今,官坞村仅海带一项每年出口创汇达数百万美元。
  在访谈中,林哲龙也不忘向记者“推销”:“海带能抗癌防癌,多吃海带,有利健康、长寿、美容、聪慧。”
  “他们用智慧给海带增加长度,用科技给海带增加密度。”这是“2006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组委会对官坞村的评语。作为“中国海带第一村”的带头人,林哲龙的确在一根海带上倾注了所有精力。
  1997年,就在村办企业海带加工厂的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村支书林哲龙又闲不住了。“每年都要花大价钱到外地去购买海带苗,不但费时费力,海带苗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育出自己的海带苗种呢?”
  说干就干,林哲龙立即着手成立官坞海洋开发研究会,招聘了本村十几个中专生、高中生跟着专家一起搞科研,对从没有搞过科研的渔民来说,真是比登天还难。林哲龙报名参加了全国农业函授大专班学习,同时在村里搞了一块养殖试验区,对贝藻类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为了培育海带新品种,林哲龙常与育苗科研小组人员一起攻关。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耐高温、生长期短、产量高的“连杂1号”,可增加产量30%以上,这是中国海带养殖业中唯一由渔民自己培育的新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此后,官坞人又开发了“连杂二号”、“海带30烷醇”、“南苗北移再南殖”等十几项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提高了30%至40%。
  官坞村还先后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部门和高校开展技术合作,聘请了10多位水产专家和教授到公司任职。目前,“福建省最有权威的5位海带育苗技术精英中就有4位在官坞海洋公司开发海带育苗培植技术”。
  如今,不仅官坞人不要到外地去进种苗,山东、广东的养殖户还到官坞来购买“连杂1号”种苗,还连续7年出口日本。
  2006年,“连杂1号”成功抵御住了暖冬烂苗的风险。拥有全国最大海带育苗场的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除了供应全国的海带养殖户,还无偿调拨海带苗2000多片送给本村养殖户,让全村养殖户扩大生产。如今,官坞村有养殖海带面积6000多亩,还承包了周边17个村居养殖海区。
  此外,官坞村还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设渔业基础设施,兴办社会事业,修建码头避风港,架设6台海岸运输索道,兴修10多条机动车运输通道,海带养殖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
  “从前收海带,要从海里一根一根拖上岸,然后用小推车把这些海带送到晒场,全村一天才收成100担(一担为50公斤)。”如今有了海岸运输索道和机车,每天能收至少1万担。“官坞村的海带产业已经摆脱了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养殖。”林哲龙介绍说,“全村共有800多艘机动养殖船,20多台运、装、卸机械化吊车,有150多辆农用装运车,每天可运鲜海带5000多吨上岸到晒场、到加工厂20多条加工生产线同时运作。”
  官坞村所在的黄岐半岛曾经流行“有脚不踩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男”的说法,“现在的说法是‘想致富,来官坞’。”2007年,官坞村社会总产值1.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60%的农户家庭收入10万元以上。
  如今,官坞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把小小的海带做得更长、更宽。林哲龙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研发海带多糖项目,样品已经做出来。下一步还打算搞海带提取抗癌植物。我们目前海带还是粗加工,我们要走精加工,在经济总量、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一个台阶。”“一看见海带,就想起官坞”是林哲龙的目标。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5-19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