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3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转型:刻不容缓的抉择

★文 /《小康》编辑部

  时值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转型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关键词。
  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须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当务之急。
  在经过近30年的粗放式原始积累之后,我们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逐步摆脱了贫困,并日渐富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换来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在过去的30年里,低成本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廉价的土地和能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让我们始终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最低端。缺乏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我们将永远受制于人,赚取微薄的打工费。
  更重要的是,土地和能源资源的紧缺,环境保护的压力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不再,意味着企业低成本优势的结束。
  因此,经济的转型是必须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深圳已经较早意识到了来自升级的压力,不升级没有出路,升级若靠量的扩张也没出路。在未来,深圳希望实现零地增长,在不增加一分土地的情况下,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毗邻的东莞也提出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转型。东莞的形势看来更严峻。这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外向依存度是广东省的三倍,全国的六倍。早期依靠低廉生产成本的优势,成为了全球产业资本流向的重地。如今,它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难以为继,倘若在未来五年左右时间里,产业升级转型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它将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危机。转型是它唯一的出路。
  高新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是这些地方转型的方向。无论是珠三角地区还是长三角地区,在未来,能够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两个:一为高新技术,二为现代服务业。上世纪末的香港,成功地完成了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如今的深圳,高新科技产业已经开始走出一条路,拥有许多像华为那样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足以让任何一个兄弟城市羡慕。东莞的转型也指向了高科技,但由于人才的短缺,它的步履更加艰难。
  因此,人的转型是核心,是关键。实力的竞争最终是人的竞争。人的文明程度、精神内涵、知识结构、教育背景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综合能力,是推动和促进现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制胜因素。
  政府的转型更是势在必然。为了发展经济,政府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的精力和财力难以集中到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上,经济建设所占的主导性地位,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以后的时间里,着力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问题,解决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
  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当口,我们面临的是经济社会的双转型。
  我们不仅需要一个财富中国,更需要一个文明中国。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期待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3-03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