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人物
英特尔VSAMD:先驱与新贵的双雄角力

★文 /《小康•财智》记者 罗远山


  
  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人类因为犯罪被上帝囚禁于一个山洞中,洞口有天神把守。人类一出生,就被背缚了双手,面对岩壁而坐,身后一片黑暗。这样的状态已经­世代相沿了很久,所以人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世界的面貌。
  一天,一个年轻人无意中磨断了束缚他的绳子,他绕过了天神爬到了洞口。一片他从出生从未见到过的景色顿时呈现在他的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日升日落,自然精巧而神奇的一面让他目瞪口呆。
  于是,他赶回了洞里,将所有人束缚的绳子都解开,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美妙;但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疯子,没有人相信他的话。这个人不厌其烦地说啊说啊,让大家很厌烦,因此,大家一致表决将这个人投石处死,然后继续在石壁前的静坐之路。
  这个人,就是先驱者。
  而今天,英特尔恰如其分地充当了这个先驱者的形象。当英特尔意识到摩尔定律的终结,改变自己的设计思想,从速度至上转向追求整体性能的平衡Э调的时候,被速度宠坏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却没有一个买他的账,纷纷转投到他的对手AMD的怀抱。
  这个一路奔腾而来的电脑芯片的鼻祖,正面临着评论家、投资者、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的嘲弄,就是他在全球裁员的举措也被认为是一个廉颇老矣的象征。
“摩尔巨轮”的崛起
  英特尔与AMD的合作保持了很多年。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自从英特尔重新定义战略的那一刻,英特尔和AMD便成为生死竞争的冤家。
  1985年,在英特尔的一次高层会议上,首次明确了未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微处理器业务,战略目标是:(1)保持公司体系架构在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导地位;(2)成为386和新一代以公司体系架构为基础的微处理器的独家供应商;(3)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商。
  以此为指导,英特尔终止了对原有合作厂商的技术授权,增强了处理器技术的唯一性。1987年,英特尔提前结束了在5年前与AMD签订的技术交流协议,停止向AMD公司授权386技术。AMD措手不及,只能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 经­过历时5年的诉讼,1992 年,法院裁定AMD可获得1000万美元的赔偿加上判决前的利息,以及对386 微处理器中的任何知识产权(包括x86 指令集)的一项永久的、非排他性的、免专利费的许可权。
  可尽管如此,英特尔采取各种手段,又将判决的执行拖到了两年后。官司是赢了,但是AMD永远错过了PC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英特尔在这7年里,借着PC的东风,在产品上先后推出了386(1985年)、486(1989年)以及奔腾处理器(1993年),当年的要386不要286的“红X”广告至今仍是IT广告史中的¾­典。
  另一方面,为了增强与PC机消费者的直接沟通与联系,进而提高与IBM等OEM厂商的谈判能力,英特尔率先打破只对计算机OEM厂商做广告的惯例,首次针对普通消费者做广告,“英特尔 INSIDE”掀开序幕。
  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英特尔坚持如下经­营思路:首先,凭借技术优势,率先推出新产品,推动产业链升级;其次,对新产品采取高价撇脂定价策略,获取超额利润;然后,当竞争对手模仿跟随推出类似产品时,英特尔将会利用学习曲线形成的成本优势,主动降价打压竞争对手;最后,在对手还没有缓过气之前,又推出更新的产品,启动新一轮的竞争!
  这几步环环相扣,构成了英特尔的战略逻辑­圈,就像一台战车车轮周而复始快速转动,碾碎了Cyrix、Transmeta、IDT甚至IBM等一批又一批挑战者。消费者“不是在购买一台康柏计算机,而是从康柏购买一台英特尔计算机。”英特尔如日中天,与微软比肩成为了PC产业链霸主!
“奔腾”的悲剧
  在沙漠中有一种有毒植物,结满了红橙橙的果实,看上去非常鲜美,饥渴难忍的旅行者往往忍耐不住摘下来品尝。
  但是,它果实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不仅仅会让食用者感觉更加口渴,吞下更多的果实,同时会产生无法抑制的幻觉。最终,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会因中毒而丧命黄泉。
  当英特尔将速度塑造成为一个行业标准的时候,他也同时吞下了这个鲜美的毒果。
  在20多年芯片王国的比赛里,英特尔自始至终都主导着芯片发展的潮流。英特尔的强势已经­给整个行业塑造了一个至尊无上的标准—速度是优秀电脑的标志,对于英特尔而言,这个速度的神话的维持就是不断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一旦神话不能继续,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英特尔的摩尔巨轮,也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超前过头的速度思维
  在P4时代之前,AMD一直被英特尔压着头打,但是自从英特尔匆忙推出P4之后,形势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1年初,出于竞争的考虑,英特尔过早地推出了P4产品。并且,英特尔为了继续扩大市场铤而走险,将微处理器的主频提升到了3G,甚至更高,蝴蝶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实际上从最初的1.4G提升到1.8G的时候,电脑的整体效能提升非常显著,而从2.4G到3.0G,效能提升仅仅在10%左右,而处理器的价格却是指数变化;并且高能耗导致P4EE的热量可以煮鸡蛋了。
  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思维上,英特尔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英特尔喜欢用更大的L2 Cache来提升处理器的效能。不可否认,大容量的L2 Cache能极大的保证CPU时间的使用率,但是在一台整机中,各个部件要求协­同效应最高为佳,否则就会出现木桶效应。英特尔的木桶瓶颈在于处理器和主板之间的总线瓶颈,系统总线从400提高到533,再提高到800,甚至更高,但是系统总线不能无限制提高,因为外设不允许,特别是内存,系统总线的带宽严重限制了处理器的性能。
  用一个更形象的例子说明,英特尔开着一辆动力强劲的跑车,虽然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地张扬风头,但是这条路的收费站单位时间过车的数量有一个理论最大值。因此,无论英特尔如何提高处理器主频,整体运算的性能还是提升甚微。
  当处理器进入多核时代后,英特尔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构架,仍采用了原­来的北桥控制技术,只是处理器由单核变为双核,两个核心之间并不能直接通信,还是需要北桥芯片的中转,这好比只给汽车加装发动机但是不改善收费站的运行现状,处理器的仁督二脉并没有打通。
  AMD却趁乱取巧,在英特尔高达2.4G~3.0G的主频时,AMD还在1.8G~2.4G之间徘徊,表面来看,AMD确实落后了不少,但是AMD的策略并不是以高频率来取胜,而是通过性能比来取胜,因此市场上低主频的AMD有和英特尔高主频处理器同样的表现。
  AMD的优势是通过改变处理器的架构来提升整体合作的协调性能。AMD把内存控制器集成到了CPU内部,原­来这个控制器在英特尔的构架中存在于北桥芯片中。这样一来,收费站就取消了,车辆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过;其次,AMD把车道从1条拓宽到了2条,甚至4条,这样AMD可以在不用提高车速的情况下提高车辆的通过率。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AMD在速度上的领先,轻而易举地利用英特尔的速度策略捕获了消费者的心智——“速度+价格优势+消费者的认知”,三种力量的联合让AMD收获颇丰, AMD芯片成为DIY的装机首选,首次超过了英特尔的份额,联想、惠普以及戴尔等一大批英特尔曾¾­的“忠实”OEM 伙伴纷纷转投AMD旗下。
协­同的裂隙
  英特尔的产品CPU虽然号称电脑的心脏,但毕竟只是电脑整机中一个关键的核心元件,而整机性能的提升、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其他配套的芯片、软件企业共同推动才能实现,技术的平行平衡才能实现整体产业的更新。
  对于主板等芯片厂商来讲,英特尔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每一轮的速度革命,必将迫使这些配套企业同步进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速度要发挥得淋漓尽致,也需要软件提供支持。英特尔的高歌猛进,一不小心就会与配套芯片、软件的协同出现裂隙。
  当Pentium一代¾­过辉煌而走到强弩之末的时候,英特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推出了Pentium Pro,一款用以替代第一代Pentium的崭新芯片。无可厚非的是Pentium Pro所采用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可要命的是这款芯片的先进程度已经­达到了前卫的程度,其他的软硬件供应商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与之适应的技术与产品,消费者只能把它当作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产品,Pentium Pro出现在媒体上,出现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出现在众多专业而权威的产品测试室里,却很难出现在用户的办公桌或是家里的写字台上。
  这让AMD有了进攻的机会,一时间英特尔腹背受敌,有苦难言。好在英特尔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将Pentium Pro的尖端技术作了简化,于是有了Pentium MMX和后来的Pentium II,迅速的反应总算没有让英特尔一蹶不振,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这样的错误并不仅此一例。
  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特尔放弃了原­有的X86体系,投入数亿资金进行了一项64位处理器的研发。但是英特尔过分高估了自己在产业链的霸主地位,而忽视了与互补厂商(如微软)潜在利益冲突的协调,处理器采取了后向不兼容的策略,结果处理器性能强大但是缺乏配套软件的支持,最终导致产品在2001年推出后,由于缺乏配套在性能表现上差强人意,不得不退出市场。
99%自负铸就的自信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摩尔定律已经­快到尽头。包括摩尔本人都这样说:“摩尔定律的法则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现在芯片的体积已经非常细小,已经接近原子的体积,这也就是摩尔定律终结的时候。我认为摩尔定律的有效期可能还会持续10到20年。”
  随着奔腾的成功,英特尔研发部门已经­发现,CPU的速度的提升已经对电脑整机性能的贡献价值不大,显卡、硬盘包括总线结构等瓶颈都已困扰着电脑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速度过高也会带来功耗的增加,而芯片过热必将限制其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应用。
  因此,对于芯片研发的方向,英特尔由原先的注重速度改为重视整体性能的配合与提升,而在新产品的研发中,英特尔放弃了原有的X86体系,采用新的方法来提升芯片性能,开始研发双核或多核芯片。
  这种由速度向性能的转变,标志着英特尔研发哲学的彻底变革。
  当英特尔意识到纯粹的主频竞争已经­到了芯片性能提高的瓶颈之处时,他提出新的技术理念,想从综合性能上做更大的突破。然而从理念到现实再到与整个产业相互平行,以及消费者的接受认可,这都需要不少的时间。
  而错误的自信使英特尔选择了一意孤行。
  从迅驰开始,英特尔的广告便不再以速度为主题,转而塑造综合性能。原本以为消费者在强大的广告攻势面前会接受这样的概念,但是实际的表现却让英特尔大跌眼镜。不仅是消费者,包括投资者还认“速度”的死理儿,一但英特尔的速度概念在广告中弱化下来,AMD自然占据了上风。
  但是,英特尔强大自信还在继续。为了配合酷睿的推出,英特尔调整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让几乎是所有人记得的那句经典标语“英特尔 Inside”,取而代之的是“英特尔超越未来”这样一段需要用至少一张写满A4纸才能解释清楚的大字报。
  可惜英特尔忘了,速度的车轮仍然具有强大的惯性,由他自己亲自建立的“主频越高芯片越好”的流行观念在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依然有效。离开原有轨道而重新定位,自然留下了AMD在英特尔已开辟好的道路上没事偷着乐。
  悲剧还远不仅此。因为投资者在速度神化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惯性,已不允许英特尔降速。放弃速度的研发转型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转向,更是代表了一种价值标准的颠覆,这种压力对英特尔更为深刻而严峻。
  遗憾的是,这一天来得太快了,远远超出了英特尔的预想。
  随着速度被AMD的颠覆,并且英特尔没有及时推出可以强烈证明自己优势的产品,投资者纷纷抛弃英特尔而转投到AMD的怀抱。于是,AMD吸引了众多的拥护者和投资者,股票价格节节飘红,利润一路攀升;可怜英特尔却截然相反,相应的两年内业绩一路走低。
强者被弱者超越的尴尬
  摩尔曾对商业有这样的看法,“任何商品都无法逃脱‘货品化’的命运。”他的意思即随着技术和工艺的成熟,各生产厂家的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产品价格将不可避免一落再落,厂家也会因此利润稀释甚至破产。
  处理器行业已然面临如此的挑战,产品货品化的企业就像一个竹篮子,中间永远盛不住利润之“水”。
  2005年5月欧德宁(Paul.Otellini)出任首席执行官职位,上任不久,欧德宁就在多个场合指出,过去30年以来,英特尔生产的是分离式芯片,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将这些元件整合起来,因此,这些元件自然也无法以整体行销方式推出市场,过去英特尔的努力皆聚焦在芯片本身的性能表现上,但未来必须将设计活动聚焦在平台上。
  2006年初,英特尔宣布重组,新设立5大部门:移动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和渠道产品事业部。随后更改了品牌标示,并用Leap Ahead取代了自93年以来长期使用的英特尔 Inside宣传口号。
  显然,英特尔是希望利用“平台”的概念,将CPU、主板、芯片组以及网卡等组件或技术集成一体,以实现最佳消费者最佳应用体验为目的,完成从一个濒临货品化的单一硬件产品制造商向一个“集成性服务供应商”的转化。
  这个转化过程,可以防止漏水的篮子不再漏水,使得英特尔在未来仍然可以保持价值链霸主的地位,这与当年IBM的转型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人类最高理性就是对自己无知的洞若观火,而非妄自尊大,具备这种内在基因是企业成熟的根本表现,也是得以基业常青的重要因素!
  但是,从人类心理学而言,在强弱的博弈中,总喜欢看到弱者能够战胜强者,也因此导致难免夸大弱者的局部优势与一时的胜利;所以有了在两者的对决中,AMD以一个本该输掉却赢了的身份接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与追捧。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表象毫无疑问地延滞了英特尔前进的步伐,在最近英特尔满怀信心地宣布它的新一代处理器酷睿上市而将对芯片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时候,AMD却打败英特尔而成功地收购了全球两大图形芯片巨头之一的ATI。同时,平台化后的英特尔加上其产能优势以及擅长创造大量市场的市场运作能力,将会让AMD慢慢体验英特尔为其精心准备的“棘手大餐”。
  但不管怎样,两个巨人之间互有胜负的争斗带来的结果是技术的进步,广大用户的受益,象征着高科技而又平易近人的产品正在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英特尔和AMD是两家值得敬佩的公司,他们之间的竞争应该不断继续下去,说大一点,那是全世界的幸福。
 
 
《小康财智》2008年第02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08-20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