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2月《小康》
  栏目:文化
钱理群:鲁迅是常读常青的

★文 /《小康》特约记者 张弘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考察,对20世纪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我的精神自传》是他做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70年代末至今中国文化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他以鲁迅为自己的精神资源,持续进行着自己的社会批判,并表达着自己的现实关怀。
  
  将苦难转化成精神资源
  张弘:《我的精神自传》中,你强调要将苦难转化成一种精神资源,这应该是很多知识分子的愿望,但是对于经历者来说要有较强的反思能力,而相当一批人未必具有。
  钱理群:这个问题有几个层面。首先,存不存在苦难?这是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拒绝遗忘,历史是有光明的,但是也有黑暗和苦难,现在的问题是,黑暗和苦难被遮蔽了,所以我们要谈。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记忆本来有一个特点,叫做避重就轻。大部分人都不爱回忆苦难,爱回忆美好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总不能让大家总是沉浸在痛苦的回忆当中——那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不同的。他有责任,否则历史就会被遗忘了。如果历史被遗忘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吸取,历史有可能重演。另外,在每一个苦难发生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当时就出来反抗。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是真正的民族希望所在。所以,我们讲苦难,不完全是一个消极的概念。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传承历史的优秀遗产,这个使命应当由知识分子来承担。我们不能总停留在义愤、控诉和痛苦当中,而应该把它提炼出来,升华成我所说的精神资源。我要讲的这段历史,现在的年轻人未必有兴趣。但是,人们总有一天会回到这个历史上来。不要等到后人需要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什么也没有给他们留下来。那我们就对不起后人——这是我写《我的精神自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书也是给现在愿意思考中国问题的年轻人看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那一代所面对的问题,诸如知识分子主体性问题,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问题,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等等,在今天仍然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问题我都没有给出完整、完美的答案。而是把自己思考遇到的困惑以及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实地说出来,希望和年轻一代一起来讨论、思考。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2-22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