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2月《小康》
  栏目:聊斋
经济治理的北方与南方

★文 /陈抗行 任伟礼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北对峙的历史,如三国晚期晋与吴的对峙,“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朝对峙。有人研究南北土壤所能出产的粮食总量,认为双方只有将分界线置于淮河一带,才能保障彼此的财政收入大致对等,因而形成长期对峙。这个说法完全建立在对自然条件的分析之上,却忽视了不同的经济制度——即财力汲取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国家产权的不稳定性,更促使这片地区成为社会重组最激烈的地方。无数次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在政治中心地带的破坏力是有目共睹的。长安与洛阳,就是传统的政治中心,在东汉末年及西晋末年,多次遭到毁灭性的洗劫。在长期的动荡历史中,这些政治中心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这些政治中心无法转为长期稳定的经济中心。
  其二,是政治的风险容易转化为财产所有权的风险。无论是通过合法手段致富,还是依靠权力垄断、兼并土地,私有财产基本上是得不到法律保障的。一次小小的权力斗争,就可以导致几个家族财产所有权的更替。
  其三,是剧烈的动荡为下一次经济治理提供了便利。政治领袖较少地承担触犯利益集团的风险——动荡中,利益集团或是被铲除,或是往远离政治有效管理的区域迁徙。
  在早期帝国,空旷的南方是一个很好的去处。甚至到今天,浙江、福建、广东等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还多少保留了一些古代宗族的痕迹。这些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世家、固然逐渐失去政治特权,但也摆脱了权力风险中心的干预,并依照宗族所有制的方式对资源、财力进行相对平均、符合传统礼制的分配。
  综观南方的经济治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裂时代建立在南方的政权,与本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比较频繁,但由于这些南方政权大多都是因为北方局势恶化而南迁的组织,如东晋,如南宋,本身的威权就受到质疑,因而对剧烈的社会重组也有心无力;第二阶段,大帝国时代(如明清时代)的南方经济模式,往往因为远离政治中心,从而受到权力垄断的影响较少:当拥有特权的世家沦为普通的宗族以后,他们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子息繁衍带来的人丁兴旺,以及对政治治理的配合,如参与科举、配合官府缴粮纳税等。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在早期帝国(隋唐以前),由于政治中心地区战乱频仍,社会重组比较彻底,迅速崛起新的垄断政权,恢复了有效的财政汲取体制;而由于世家、地方豪门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导致建立在南方的政权软弱,无法保证与北方政权抗衡的财力汲取速度:孙权的事业中就有类似的痕迹,他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成功遏制了曹操势力的南下,但后来他企图北上,却屡屡遭到失败。东晋、南朝时代都有过几次虎头蛇尾的北伐,多少与其经济治理模式有关。
  两者对比,多少印证自由经济与威权国家干预经济的区别:前者是分散的、向下的,但将治理不当的风险转化为一个个微观个体;后者是集中垄断型的,在治理系统发生病变之前至少是高效的——但王朝周期循环的事实告诉我们:威权政府体系下,治理系统必然要发生病变;因此,累积的风险,将归诸于上,终将导致整体崩溃的危机。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2-22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