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2月《小康》
  栏目:财经
朴丁镐:办好中国经济新闻社

★文 /《小康》编辑部

  “北京的环境条件和首尔差不多。在京投资很安全,而且中国法律也不断在健全,中国人的诚信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人对韩国人态度很好。现在回首尔发现人太冷。但在中国,人们很热情,这是我选择中国的理由之一。”
  作为专门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产业政策、投资信息的唯一韩国媒体,中国经济新闻社(KOREA)的社长,朴丁镐先生忙得不可开交。在多次预约之后记者终于在位于望京的中国经济新闻社北京报道处见到了这位年轻的社长。中等身材,脸庞消瘦,皮肤有些黑,双目有神,典型的职业新闻人形象。流利的汉语,以致交流几分钟后你会忘掉他是韩国人。
  朴是中国通,1993年,中韩刚建交没多久,他就来到了中国。但当时来华时他只会一句中文——“谢谢”。
  刚到中国时,他的身份是韩国韩宝集团在大陆的员工,韩宝集团是韩国的大型企业之一,当时在进行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如果不是遇到意外,朴应该会在企业一直做下去。一个小小的差错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转轨”。
  那是刚到中国没多久,一次,因为语言问题导致合同出了差错,他迫切感受到学习、了解中国的重要性,于是他要辞职专门去学习研究中国的文化、法律。
  1994年6月天津南开大学里多了一位韩国留学生的身影。他先后在南开学习了语言、经济学,并把重点放在了研究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上。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实力并不强,老师在授课时总要咨询朴丁镐,“你在跨国公司呆过,你们是怎么处理的?”1996年马上就要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又决定放弃国际贸易到天津大学去学管理,一直到1999年2月顺利毕业。
  朴丁镐的毕业论文1998年就完成了。于是他开始联系到韩宝集团复职的事情。但就在那时(1998年春)爆发了金融危机,一天时间,排名韩国第14位的大公司——韩宝集团宣布破产了。
  复职无望的朴丁镐只能回到了首尔。
  但他始终觉得未来中韩经济交流一定会增强,金融危机只是短暂的。因为在研究生的时候主编了韩文的留学生杂志《open 21st》,于是在经过一番调研,甚至跟一些单位已经签定了预售的合同之后,1998年11月1日朴丁镐与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中国经济》。
  刚开始,报纸发行只有1万份。因为没有名气,很多签了预售合同的人甚至退订,“刚开始的日子很苦”。
  但是随着质量不断提高,报纸上了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等航空公司的仁川至中国的所有航班,报纸发行量和广告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开始收支平衡,2001年开始盈利。
  为了能更好地报道中国经济,在中国设立常驻的报道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他们刚想行动,韩国的东亚日报却从中国撤走了记者站。等他们到外交部申请时,工作人员说:“人家大媒体都撤走了,你们新成立的媒体能维持几个月?”于是批文迟迟下不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韩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大韩航空把《中国经济》作为机内刊物后,朴丁镐以自己的实力和韧劲赢得了外交部的认可,2002年3月,中国经济新闻社北京报道处获批。从此中国经济新闻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通过中国赚钱了,我们也应该回报中国。”朴丁镐说。于是从2002年8月开始《中国经济》开始举办“爱心奉献”活动,当年为6名中国心脏病儿童在韩国进行免费手术承担费用,每位儿童要花费1~1.5万美金。2003年又作了4例,前后投入10多万美元。
  如今报纸每期发行量8万份以上,其中韩国发行5万多,大量的韩国人通过《中国经济》了解中国,成为中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朴丁镐说:“北京的环境条件和首尔差不多。在京投资很安全,而且中国的法律也不断健全,中国人的诚信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人对韩国人态度很好。现在回首尔发现人太冷。但在中国人们很热情。”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2-24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