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2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外地人”催生“新北京”

★文 /《小康》特约撰稿 张国栋

     大迁徙中的人物与城市镜像 之六

  二十年来,北京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来这里淘金,加上中国人的老乡情结,于是就形成来自同一个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城中村”。比如北京的“浙江村”、 “河南村”、“安徽村”、“新疆村”等等。
  咔、咔、咔、咔……张景富手起刀落,案板上的一块面就被他剁成了七八条,两条上下叠在一起,双手麻利地一抻,下锅,一根油条很快就炸好了。
  每天早上5点,张景富都重复着这样的动作。6点,吃早餐的人就会多了,如果不提前炸好,根本就供不上客人吃的。
  张景富的小餐馆在木樨园天雅服装大厦后面的一条小巷子里,巷子虽小,人却出奇地多,到处是肩背手提黑色塑料货袋或蹬着三轮车装卸货物的人。张景富说,他们都是来这进服装的,一年四季每天都这么多人。
  北京木樨园、大红门服装商业街,从天安门广场向南只有5公里,平均日吞吐货物量达2000吨,年交易额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占据了北京服装业交易额的54.5%。张景富的小餐馆占了地利之便,生意非常好。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落,一个个临时搭起的砖棚随处可见,街道又窄又脏,是一群浙江人把这里捣鼓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浙江村”。
  浙江村:最有活力的“城中村”
  所谓的“浙江村”,它既非自然村落,也非行政区划,是指在北京经商的浙江人自发形成的聚居区。其范围主要在丰台区南苑乡的时村、果园村一带。南北从木樨园到大红门,东西从马家堡到成寿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里的房租非常便宜,距离赵公口长途汽车站、北京南站也比较近。以浙江温州人为主的来京务工人员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陆续在这摆地摊做起了服装生意。
  林立昌是最早一批来北京的浙江人,他告诉记者,1985年他这里来时,整天背着一个大包,东躲西藏地摆地摊,城管来了,包起来就跑。二年下来也没挣到什么钱,这其间他还蹬过三轮车、擦过皮鞋、卖过眼镜,“成天蹲在大街上风吹日晒,那叫苦啊”。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2-24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