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1月《小康》
  栏目:社会
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文 /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到了1960年夏天,信阳地区的大食堂普遍断炊,最严重的村子80天没有一粒粮食,浮肿病洪水般蔓延,农民大量逃生。而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还在吆喝:“不是没有粮食,而是粮食很多,90%的人是思想问题。”他下令公安部门“限期消灭外流人员”,终于酿成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
  让人隐忧的“新浮夸”
  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来到韩楼村当年那2.9亩小麦 “卫星”的制造地,弯腰抓起一把普通又非同寻常的黄土,王姓村民说:“那时亩产顶多700斤就敢吹3821斤,现在亩产也就是1000斤左右。”小麦“卫星”事件的参与者钟青德、陈世俊、陈丙寅等,都已过世。被毛主席接见过的陈丙寅,去世最晚,死于2006年。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天的查岈山百姓依然为 “新浮夸”困绕和担忧。
  “我家孩子在郑州读大学,家里穷就想报个贫困生,可学校一查,我们村竟是亿元村,就不批了,”韩楼村的李姓妇女挥舞着手臂向记者诉说:“什么亿元村啊,百姓穷得只能外出打工,村里路坏了没人修,韩楼村跟钟庄之间的桥塌了也没人管!”
  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记者来到断桥前,闻讯而至的村民抱怨到:“桥已经断了很久,大雨天孩子们根本无法过河上学。”
  说到亿元村,赵长玉发出了高亢的愤怨“比较其它乡,查岈山也就一般化,比较过去,现在就是能吃饱了,”赵长玉还告诉记者:“1958年前后,桥和路都好,那时老有人参观,现在没人管了。”
  “亿元村,那是前几年的事儿了。村里有些私营企业,算在了村里,就上报了亿元村,那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查岈山已经走上求真务实的发展之路了。”遂平县委的一位干部这样告诉记者。
  是这样吗?记者了解到,查岈山乡乡长王建辉曾对媒体说,查岈山公社旧址很具有开发价值,通过各种旅游推介活动,要让这些人文景点和国家4A级查岈山自然风景区互相映衬,提高美誉度。而记者对查岈山乡的采访却费尽口舌,接待记者的查岈山乡办公室的孟主任,似乎在极力回避着什么。
  “查岈山公社是浮夸风的发源地,反面教材一个,展览馆也不收门票,赔钱啊,根本谈不上创造价值,”遂平县委的一位干部揭开了谜底。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1-12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