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5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狼来了”的危与机

★文 /《小康》记者 陶卫华

     银行改革不要过于乐观
  银行改革,不能简单追求与外资银行的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从而通过创新去超越。过去骗骗牧羊人或许还能混过去,但现在真的狼群来了,光做披着狼皮的羊显然是不够的。
  《小康》记者:陶卫华 ( 以下简称《小康》)
  专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市场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以下简称“谭”)
  《小康》:过去5年中资银行应对外银行挑战的大动作是股份制改造,效果如何?
  谭:应该说中资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一个开始,原来是国家政策、行政管制的银行体系,从国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再后来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现在变成国有股份制银行的名称变化,可以看出中资银行在逐步市场化。
  进行这么大的改革,是考虑到银行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从日本、美国两个发达国家比较,美国之所以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跟它的金融体系的完善,特别是银行机构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小康》:股改多大程度上缩短了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
  谭:从经济的角度,中心点是金融,从金融的角度,中心点是银行,而银行的中心点是产品,是服务意识。中资银行在银行的模块、架构框架上、机制体制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理念没有本质变化,在实质的银行服务上、产品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从现在看,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特别大的差异,相对来说国有银行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益和服务的结果要差一些,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一些,外资银行又比股份制银行又好一些。从这个角度看,服务的理念跟整个机制、银行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的文化背景都联系在一起的。
  《小康》:那么就你的判断,目前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谁在市场上更占优势?
  谭:从本国国情、网点的优势、本土人情的优势,中资的优势比较大,但这只是短期的优势。当外资银行进来,对中国文化和国情都比较了解的时候,就可以占据主动。而从网点建设来说,这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但它的服务效率和国际理念这些内涵,并不是短期内光靠人力、投入就可以达到的。
  从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竞争对比看,我认为中资银行处于弱势。所谓弱势,跟中国的经济基础、国民财富连在一起,跟机制、效率、利润追求目标联系在一块,也跟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金融知识理念联系在一起。
  国外银行的利润意识非常强。国有银行的改革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一开始西方大的银行包括德意志、花旗、汇丰等想进入,但后来都进了城市商业银行。为什么?因为他们强调的是利润指标,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但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形式的内容大于实质的内容。
  中资银行特别缺乏效率意识,虽然强调的是客户第一,在服务品种、服务手段、服务概念上,还是偏重追求过程和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小康》:这是否意味着现在对中资银行的改革太乐观了?
  谭:我们银行的改革过于乐观了,过于看成绩,而且不反思,这是很可怕的。以原来的经营模式来看确实进步了,但是跟国外比还有很多不足。
  从竞争力角度讲,外资银行有很大挑战性。但中资银行占主导的局面不会改变。当客户流失、市场影响力减弱,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国家会通过政策保护。但不要把保护看得太重。
  《小康》:那么中资银行需要做哪些努力?
  谭:面对挑战,中资银行应该在利润和效益上做一些功夫,不要单纯追求形式、模块,应该在实际的利润指标上实现突破。
  国有商业银行原来是国家政策性的银行,大锅饭的形式还非常明显,尽管现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改革和上市,但还有非常强烈的行政体制下的模式,而不是西方市场化的模式,很难把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从利润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都报了60%、30%等等。美国大银行的盈利水平每年也就是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而国内银行如此高的利润水平,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怎么达到的?利润指标从哪里来?指标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人员减少利润增加,这是一种进步。如果人员增加利润增加,并不见得利润一定见好,要综合分析,简单看数字不一定科学。
  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方式,应该在文化理念和机制上有新的突破。虽然从计划到了市场,但计划的思维和理念都还没有变化,也就不会有体制模块上的根本改变。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9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