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2月《小康》
  栏目:文化
没钱也摆阔 官场好大“谱”

★文 /南庄


  清代知县吃工作餐时,也要一名神气活现的家丁快步跑到签押房门口,把门帘高高打起,然后大喊一声:“请大老爷吃饭啦”……
  乾隆十八(1753)年,山东潍县知县郑板桥向朝廷辞去官职,悄然返回他的故乡扬州。此消息一经传出,百姓们都为失去一位好官而惋惜,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郑大人之所以辞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憎恨当时官场的摆谱之风。
  皇帝带头官员效仿
  追溯起来,在古代中国官场,官员们处处大讲排场的摆谱习气由来已久。身为一国之尊的古代帝王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其仪仗形式自然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有关史料表明,自周代以来,帝王们的仪仗越来越讲究,而到唐代时,皇帝出门,若将所有的仪仗人员加起来,竟超过1万人。所谓上行下效,帝王们手下的各级官员也很快学会了摆谱,并将这种官场习气一直传递了几千年。
  令人深思的是,历代以来,官员们之所以敢于公然摆谱,乃是因为朝廷有明文规定。例如在唐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高级官员在上任之时,都有一套严格的排场,享有各种特权。当宰相上任时,地方官员们都要派人在他所经过的道路上铺上沙子,还美其名曰“沙堤”。唐宋两代中央政府颁布的法令指出:官员出行时,百姓都要回避。一品官员的仪仗,应有吹鼓手、撑伞的、举乌扇的、拿幡盖的,另外执戟、刀、盾、弓箭等兵仗的竟有三百余人,其他的随从如皂役、车骑、驾士等也有四十人以上。到了清代,官员们的排场更是登峰造极。如身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们,就享有所谓的 “八坐之仪“:出门时先打13下棒锣,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然后是伞、扇、旗、枪、刀、剑、棍、槊等等以及肃静牌、回避牌等走马灯似地直排过来。即使一般的知县老爷,出门时也是前呼后拥,鸣锣开道。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2-07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