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2月《小康》
  栏目:文化
古代“官车”有讲究

★文 /刘作奎

  优劣之辨古来同理
  官车制度的改变是国家强盛或者衰败的副产品,它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一个朝代的命运,然规范官车的使用范围,对于整肃官员风貌,加强国家制度建设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通过礼仪和制度详细规定了官车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便利了官吏的办公。
  其次,官车使用注重实用性,而不是寻求攀比。古代官车的使用虽然也体现了一种礼仪上的等级差别,但在很多朝代,更多的是注重它的便捷与实用性。一切以便利办公和办事为第一原则,杜绝张扬个性和自我炫耀,防止滋生攀比心态,使其成为追求奢华的工具。这一点,在历代开国之初都能贯彻得很好,因为历代开国者都能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因此,比较注重节俭与实用。然而随着一个朝代统治时间的延长,各种腐败现象也滋生出来,官员寻求安逸、竞相攀比,使用的交通工具大都以排场而不是使用为主。
  再次,官车的使用注重灵活性。官车说到底还是从事政务的工具,那么在使用时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清朝是历史上官车使用最为灵活的时期,从官办到民用,从中央到地方,均因地制宜,灵活处理。雍正和乾隆以后,统治者进行大胆改革,在不影响官员形象的情况下,鼓励大家乘坐轻便价廉的代步工具,于是很多京官都改乘骡车了,比乘轿省得多。而那些要撑体面的官员,绿呢大轿可以保留着,放在宅第的轿厅里,需要显示一下派头时,可以花钱去轿行雇轿夫来临时抬轿。
  当然,古代官车的使用也有很多消极之处。在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中,没有规定官车的公私使用之分,一旦工具派发下来,完全供主管官员个人摆布,成了绝对的私人用品,容易助长腐败与奢靡的风气。明清时期,坐着八抬大轿泡酒楼、逛妓院的官员不在少数。同时,古代官车数量庞大,成为严重的财政负担。庞大的官僚机构因交通工具占用了大量国家财富。比如清朝开国后,准许汉大臣乘轿,但都城区域广大,官员住宅距供职单位都很远,若要乘轿上下班,得准备两班轿夫中途替换,一班轿夫抬轿时,另一班乘大板车随后。计算下来,养一乘轿子的年度开销需要数千两银子。

  怎样限制官车的消极作用,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在,都是政府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如何标本兼治地解决公私不分、负担过重的问题,的确需要政策制定者们费一番思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小康》2006年第12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2-0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