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1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幸福应为和谐的标帜

★文 /《小康》编辑部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据悉,这是近25年来,中共中央全会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问题。这预示着关于“幸福”与“和谐”的实现程度有望成为各政府机构的新的政绩考量指标。
  巧合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国家统计局宣布,继推出绿色GDP指数之后,今后还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需求。
  权威机构调查发现,近几年来,中国人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2004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来自盖洛普公司的调查也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美国自1940年代后,幸福指数在近50年中没有任何增长,认为“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反而一直在下降。中美两国相比,中国人的快乐程度甚至还高于美国。
  问题出在哪里?幸福学研究者认为,幸福是人们对自己需求的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评价。在生存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财富的增长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幸福,但生存需要满足以后,财富对幸福的贡献系数就越来越小,社会发展的目的就不应再是财富最大化,而应该是人们的幸福最大化。也就是说,“幸福指数”应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
  《小康》杂志从2005年建立小康指数体系时,就把“快乐小康指数”确定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原因就在于,我们也认为,人们的快乐和幸福程度是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的我国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并使之成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幸福感”作为衡量地方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摆上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的议事日程。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统计局宣布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目前,深圳市已制定了该市的“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囊括了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六大指标。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研制的“和谐社区指数”今年年初也已成功通过测试。

  从改革开放前的“阶级斗争为纲”,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今天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在发展的螺旋中逐步找到了本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和谐社会确定为国民福祉的归宿。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没有和谐的条件与环境,幸福就成为奢望;而国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和谐的程度,没有国民的幸福,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国民个体的幸福恰恰是国家整体和谐的基础和标志,幸福不啻为和谐的晴雨表,幸福应该成为和谐的标帜。


  《小康》2006年第11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4-26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