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8月《小康》
  栏目:新经济
国际贸易:中国沦为“定价小国”

★文 /尹振茂

  中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而大量出口的原材料价格却一跌再跌。国际贸易,中国的定价权在哪里?目前,中国已然陷入一个“贸易大国”与“定价小国”并存的尴尬境地。

1565592977860526.jpg

现在,山西出口欧盟的焦炭价格只有2004年高位价格的一半(供图/icpress)

  失望并且失落。2006年6月20日,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这一涨幅与此前为全球大多数钢铁生产商接受的“首发价格涨幅”一致。《中国含恨接受铁矿石上涨19%》,媒体用了如此煽情的标题,因为业内期待的“中国价格”并没有出现。而在5月中旬,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大幅飙升,达到8800美元/吨的历史高点,较2001年上涨了6倍,较今年年初也上涨了一倍。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铜价格也频频走高,并达到85550元/吨的历史新高。这些前所未有的情况,无疑又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对所谓的“中国因素”的种种议论。

  富饶的贫困

  实际上,在大量进口铜、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同时,中国也在向国际市场大量出口稀土和焦炭等原材料,但遭遇的境况却恰恰相反。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行业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稀土产品供应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85%以上,出口量逐年增加,但是价格反而急剧下降。2005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为5.49万吨,是1990年的9倍,但平均价格却从每吨1.36万美元下降到0.73万美元,下降幅度达46.2%。

  在焦炭出口上,中国遭遇的情况也颇为相似。2005年全球焦炭产量达到4.539亿吨,其中,中国焦炭产量达2.43亿吨,占世界焦炭产量的一半以上,比2004年增长16%。但在出口价格上,中国的境况却相当被动。目前的焦炭出口价格已经跌到只有2004年高位价格的一半。这不能不说是种“富饶的贫困”。

  在稀土出口价格受到压制,国内企业为出口而竞相压价大量出口的时候,因为担心受制于中国,日本则大举储备中国的稀土金属。据报道,日本政府将提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该规划除了储备原来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质,还将储备铂、铟以及稀土等稀有金属作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质,以防止因这些稀有金属的短缺影响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消息及公告,中国稀有矿产资源的储备才刚刚提上日程,目前还只是处于调研阶段。

  非理性繁荣?

  在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原材料商品方面,国际商品市场却刚刚见证了一轮高昂的牛市,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伦敦期铜价格更是达到每吨8800美元的高位。

  “股神”巴菲特认为,飞涨的资源商品价格并不主要源于基本面因素,而是大量投机资本进行炒作的结果。近几年资源商品上涨的起始阶段是由基本面带动的,然后是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并主导了市场,才使商品价格一路上扬。他认为,除大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外,其他所有的商品都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特别是金属和石油这两大商品出现“令人恐怖”的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研究员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石油期货合同中,对冲基金掌握的占三分之一。而在过去,这些资金只在股市中存在,是不进入期货里面的,因为期货一般来说是围绕着物质生产进行。王建认为,在目前的全球的资本运动中,主体不再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这可以从2005年全球商品和货币交易额的统计数据中得到印证。2005年,全球商品交易额是6.8万亿,而货币交易额是700万亿,其中和物质生产流通相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如此庞大的资本流动,必然要影响价格。也就是说,这个价格的变动并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资本的运动决定。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8-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