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8月《小康》
  栏目:中国小康指数
中国消费小康还差几把火?

★文 /《小康》记者 张辉

  有关数据表明,2005〜2006年度中国经济增长过于倚重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现正在得到改观,消费品市场的升温势头渐趋明显。

  据统计,200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来看,似乎可以乐观地预计,中国的消费小康是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能排除情绪中的盲目成分,仔细剖析中国消费的具象发展,还是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收入增长相对滞后

  与上一年度相比,中国的消费结构状况变化并不明显,除了传统的食品消费支出之外,教育、住房和看病仍然被誉为老百姓的“三座大山”。从本刊联合新浪网的网上调查来看,有46.18%的网民对消费结构改善的评价是“没有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多数商品仍然呈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根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但另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却有一些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公布的数据是,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自我评价却并不高,调查显示,对家庭可支配收入表示“一般”或“不太满意”的分别达到32.62%和31.51%。

  由此,公众对中国整体消费状况的评价水平也不高,认为“一般”和“比较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0.78%和30.76%,只有不到4%的公众呈高满意度状态,说明中国消费小康状况差强人意。

  但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市场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与上一年度的城乡差距相比有较大改观。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乡市场间的增幅差距不断拉近,已从2004年的4个百分点缩小到2.1个百分点。据分析,这与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种种举措密切相关。

  62%的受访者敢当“负翁”

  调查显示,负债消费、提前消费这样的观念在广大公众中日益深入人心,特别对年轻一代来说,“花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舍得消费、勇于消费的群体在各大城市中生龙活虎。

  《小康》调查数据表明,62%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5%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而担忧;有22.4%的被访者表示尝试过信贷消费,53%的被访者表示打算尝试信贷消费。这批人主要年龄分布区为25〜30岁,被访者贷款首选项目是购房,其次为购车和供子女上学。

  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具体来说,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近年来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也只有115%左右。

  因此有人担心,在中国这样一个保障体系正在建立中,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家庭高负债基础的国度中,当消费主义文化席卷而来,当西方生活方式强烈冲击人们的意识,消费者的欲望逐渐处于最膨胀的时刻,“负翁”现象是值得人们警惕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对此有所警觉。据《小康》与新浪的联合网络调查数据显示,35.67%的网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倡导可持续性的消费理念。“奢侈性消费对个人来说或许是可以炫耀的,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确是危险的。”公务员洪先生的话代表了这部分人的观点。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8-08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