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1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休闲在富裕的时间与贫困的文化之间

★文 /盈竹

  《小康》:有人认为,中国只有休闲时间,没有休闲文化,您认同吗?

  王雅林:我国实行“双休日”后,每年有114个假日,休闲时间比较充裕,但在时间的利用质量,如休闲结构的合理性、内容充实程度、利用能力、有效开发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相对来说不足。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缺少”休闲文化。

  《小康》:是否休闲时间越多越好?

  王雅林:从我国来看,并不是休闲时间越多越好,而是最适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这个时间被充分利用了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我国对休闲时间的利用率不高。20世纪90年代末调查表明,城市居民18〜65岁的人群中,实际拥有的休闲时间超过劳动时间,一年超过500个小时。主要原因是,这些年我国失业及下岗人员增加,还有一部分离退休人员,一些工厂按照《劳动法》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我国成年人中有很大比例属于以上这些状况(约占30%)。但下岗者、失业者被迫休闲并不能真正转化为有意义的休闲,它既没转化为劳动效益,也没转化为休闲效益。被迫休闲常常表现为闲置而不是真正的休闲。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休闲时间越多越好。

  未来人们的劳动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休闲时间所占有的绝对量也会增加。但完全没有劳动时间不可能。劳动和休闲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有弹性,休闲时间随之增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使人们有条件把劳动变成一种乐生而非谋生手段时,人们的劳动时间就休闲化了。在知识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休闲时间进一步增加,同时两者间的关系将模糊化、弹性化、即时化。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1-0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