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9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是谁,在推动“国学热”?

★文 /陈奕君

  十几二十几人端坐一室,摇头晃脑诵读《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经典篇章——这种似乎离我们很远的场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又渐渐回到了我们身边。由最初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自发组织的少儿读经班,到由政府支持的知名学府;由天真稚嫩的童声读经,到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不断加入⋯⋯有意无意间,国学,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悄悄地热起来了。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个国学班由谁发起,现在已无从考据。但国内第一个国学院却是由响当当的国内知名学府——人民大学成立起来的。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最初的幼童读经,发展到今年9月人大国学院新生入班,近20年来,国学由冷到热的发展,显示了政府和民间对国学的重视程度。

  熟悉人大国学教育情况的人大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表示,政府同意成立国学院,并且同意今年就可以招收本科生,这本身就是支持。

  有关专家指出,近两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明显加大。而这一重视程度,在2004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2004年7月,国家宣布将开展“汉语桥”工程,内容包括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等10个项目,其中“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这一内容,尤为引人注目。

  2004年9月的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汉办”)主任严美华在传达国汉办及教育部领导对孔子学院建设的指示时表示,孔子学院的建设应“结合当前国家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从国家事业的高度,按照‘抢抓机遇、迅速突破’的指导方针加快推进建设”。

  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

  据了解,这些海外孔子学院基本是建在当地的繁华地段,并有外交部门出面协调,由此折射出政府对它的高度重视。

  政府的态度同样地反映在2004年9月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的祭祀大典活动中。此次祭孔活动首次由政府举办,公祭由曲阜市长主持,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直播。

  这一工程最终得以进行,与中央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2004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一批高层专家,联名向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呈送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于2004年3月下旬对此报告作出了批示,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有报道称,在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任务与三大文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成为中国着力推行的建设目标。

  一些学者认为,人大国学院的成立不仅是近年来中国各界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央对传统文化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钱逊称,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肯定和现在政府提倡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这样的背景就不会提出来,提出来也办不起来。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民间少儿读经班热热闹闹兴起之时,由各地政府组织的国学培训班也渐渐多了起来。今年4月,重庆市邀请市内外知名国学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讲授国学。

  据当地媒体报道说,国学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部分企业由于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表现得十分浮躁,由此出现了许多不良后果。他们力图通过对国学的传播,树立企业的责任意识,从而降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原罪成本。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的传统文化热,到90年代后期开展的读经运动,无不显示着民间对国学萎缩、传统文化长期缺失的反映。针对近年来各地兴起的读经热现象,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认为,最近几年的趋势是,在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出现了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进。

  中央党校一位专家说,从执政党来看,高层的文化意识是越来越强的,这从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有明显表现,“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对古典诗词的经常引用中,我们可以感受新一届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小康》2005年第09期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9-19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