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8月《小康》
  栏目:社会
景德镇:“只有市长一个人不行”

★文 /秦俊勇

  “一江两岸改造”是景德镇市迎接千年庆典的重点工程。“一江”指的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记者在江边看到:工棚已经搭了起来,数名建筑工人正在打造坝堤,昌江大桥边上立着块“一江两岸工程”效果图,完工后,这里一直为外人诟病的脏、乱、差将不复存在。

  虽说是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从一家瓷器厂下岗的黄明(化名)却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花这么多的钱搞这个干什么?昌江从来没有涨过洪水。”黄和女儿合伙在江边开着一家歌厅,地方并不大,前后总共不超过40平方米。上午的歌厅尽显萧条,整个大厅空荡荡的,看不到几屡阳光,也没有顾客。

  工程自然是不会因为一个下岗工人的几句牢骚话就停掉的。预计这一工程在今年9月底,也就是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前完工。

  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是许爱民的一个重头戏,他广发英雄帖,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商业巨头前来。许还办了一个全球陶瓷精品巡回展,并亲自参加各种集会,为推广景德镇鼓与呼。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借瓷都千年庆典这个机会要让世界了解瓷都,让瓷都走向世界。”

  但大部分景德镇人对此似乎并不满足。“千年庆典嘛!不容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最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记者的访问中,达75%的被访者都希望市长再加大千年庆典的宣传力度。

  这样一来,许爱民借千年庆典再振景德镇的决心大概更加不会动摇。他甚至在名片上也印了自己的陶瓷作品。

  许爱民是江西黎川县人,但对于景德镇,他的感情可说是同样深厚。许爱民自己就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毕业生,尔后,他又在学院工作多年。后来,许爱民又在景德镇副市长的任上得以不断升迁。

  作为一个熟稔景德镇瓷业的行政官员,许爱民深知“景德镇的名字是无价的。”为保护市府大院地底下的瓷器文物,2003年,景德镇市政府搬离了高楼大院,迁到一个简易工棚办公,一时被国外记者称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棚政府”。

  在电视上认识市长许爱民

  地方政府是如此殚精竭虑,然而却难以改变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景德镇的瓷业经济在不断走下坡路。“大的瓷厂都倒闭了,好多工人都下岗了,不过现在应该叫失业。我就是其中一个。”

  说话的是上面提及的黄明,口气略带自嘲。黄离开工厂后,想做其他工作却没有任何经验,于是就在景德镇边上承包了一家小瓷厂。“干得不错,收入比在厂里多很多了。”承包了几年瓷厂后,黄又选择“下岗”了,继而他的侄子承包了那家瓷厂。

  “虽然我自己在外面发展不错,还是怀念老的企业啊!那时候,工厂里上百上千号人,是一个大厂,特别有规模,也显得景德镇有名头。那才叫景德镇呢!”说到这里,黄明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表情,似是怀念景德镇过去的辉煌,又似为今天而感到悲伤。

  如今,走个体私营小规模作战的路线是景德镇发展瓷业的主要途径,许爱民对此明确表示要给予扶持, “景德镇陶瓷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表现在手工创造的个性化、精制化、低产量与高附加值的品质上。”景德镇陶瓷业从业人员高达10万,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了大多数。

  当然,振兴景德镇,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和支持,要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对景德镇未来有信心。而达到这一点,许爱民就不会太轻松了,因为目前,多数景德镇人对市政府的举措还持观望态度。记者在景德镇访问了100位市民,其中只有39%的人信心十足,对政府的一系列措施表示肯定,相信这些措施能够重振千年瓷都;51%的人则抱着边走边看的态度。

  “景德镇要振兴,只有市长一个人不行,我们希望整个政府部门能行动起来。”这位被访者的话或许能给当地部门一点启示。

  为了加强与市民联系,鼓舞当地百姓参与景德镇振兴的积极性,许爱民采取了很多做法,为民服务热线即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31日,许爱民在景德镇电信局参加了开通仪式,要求“有电必接、有问必答、有答必办、有办必复。”但这个为民服务热线显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在被访者中,高达82%的人表示从不知道这个电话。

  而景德镇市糟糕的社会治安状况,则更让市民大为光火。黄师傅曾目睹了一起发生在他店门口的抢劫案。一个做生意的乡下人赶夜路回家,结果途中被3人抢劫,还被打出了血。“不是不报警,只是出警太慢了!报案后,大概40分钟警察才能赶到。”黄说。有市民还嘱咐记者:晚上最好早点回,你说普通话,一看就是外地人,很可能被抢的。

  但公正地说,即使是像记者这样的一个外地人也能感觉到:景德镇正在发生变化。中山南路是景德镇的一条老街,街道两边那些木头搭建的老房饱经风霜。现在,街道将被改造,大部分老房即将成为过去。拆迁工作已经开始,残檐断壁随处可见。但是,即便这些房子已被拆得只剩下一堵墙,也还有人利用老房子的特殊位置做生意,摆个地摊,放些西瓜,或者摆上眼镜,就可以沿街叫卖了。

  靠着中山南路的另一条街道——中华南路,建筑工地上的机器日夜轰鸣,一栋栋新建的商品楼正拔地而起。显而易见,景德镇动迁的力度很大。不过,却很少听到在政府门口“上访”“闹事”之类的新闻,甚至有位被访者反问记者:“上访是什么?”

  这可能跟当地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38%的被访者认为,近几年家庭收入提高了;有40%的人虽觉得收入没有什么变化,但基本上能够应付家庭支出。

  和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很多市民是在电视上认识自己的市长许爱民的。从当地电视新闻里,几乎可以知道市长每天都在哪里,在干啥。被访者当中只有一个人说曾经在公共场合见过许爱民,但没有和他交谈。还有一小部分人不知怎么会留下这样的偏颇印象:“怎么能看见呢?市长基本是在轿车里的。”

  虽则很少能看见市长,但市民对他本人的评价还是挺高。至少72%的被访者都认为,许爱民给景德镇带来很大改变,硬件上的变化尤为明显。“城市改善不少,比以前干净了很多。可是也不希望市长给自己做政绩工程,”他们这样说。

  最后,景德镇市长许爱民得分是69.92,这是100位被访者给出的平均分。基本上是三七开,与日前国家统计署署长李金华给自己的评价基本一样。


《小康》2004年第08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8-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