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3月《小康》
  栏目:社会
“挖井人”重回沙洲坝

★文 /赵奕

  “旧址”的尴尬

  农民究竟拿到多少?村里的农民给的答案是,迄今为止最高的征地补偿款是每亩1万元多一点。由于土地承包合同一订就是30年,那么平均每亩的收益是每年300多元。

  沙洲坝村包括7个村民小组,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沙洲坝革命旧址群所在地,农民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三分,为了修建旧址,不少农户失去了土地。

  杨金广,35岁,沙洲坝村农民。杨家有三口人,9分土地。今年赣南地区出现少有的旱情。秋收以后,杨金广没有再种植其它作物,两季只种了一季,没有水浇灌,田荒在那里。杨金广平时除了要忙田里的事情,绝大部分精力花在旧址修建上,村里的旧址修建工作,基本上是在本村招工,一天工钱25元。

  杨金广告诉记者,他的田离广电总局的旧址很近,有一部分被征了,补偿款是每亩7000多元(现在涨到了1万多元)。以此推算,一共6亩地,农民实得的最多也就是6万元左右。从100多万元到6万元,农民得到的不是“绝大部分”,而是零头。

  广电总局的旧址还占用了池塘,这让杨金广非常恼火:“现在田里非常缺水,占了池塘,周围农田的灌溉就成了大问题。施工单位还把淤泥排放到邻近的另外一个池塘中,另一口池塘几乎被填平。两口池塘全都报废。”杨金广感觉明年的田是没法种了。

  村里人对旧址可以说是既爱又恨。一方面,旧址占了农田,让大家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保障,靠田吃饭的梦想变得渺茫;另一方面,它提供了打工机会,让农民获得了新的生活保障。

  村里的布告栏上写着,该村人均收入3800元。杨金广却有些怀疑。一天25元的工钱,即使天天干,一年也只是9000元;老婆忙田里的事能挣口粮,不赔本就不错了;孩子正在上小学——三人一平均,最多也就3000元。而且他哪里能天天有活干呢?

  现在,广电总局旧址的淤泥一路堆过来,已经挡住杨家新众厅门口的路。

  客家建筑中,众厅相当于宗祠,用来供奉祖宗牌位,是族人平时聚会、闲聊的地方。原来的众厅被财政部的旧址占用了,外边还砌上一圈围墙。这使得村民们到众厅打牌、闲聊成了妄想,就连看上一眼也很困难。

  按照习俗,众厅门口的路不能被挡,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将会严重影响风水。广电局表示会尽快清除淤泥,并许诺在没有清除之前,淤泥占多大面积,愿意付相应的租金。

  在村民代表跟广电局交涉的时候,工地上的民工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的地位有点尴尬。他们知道挣钱得靠卖力气,碰到耍嘴皮子的场合只能干瞪眼。


《小康》2004年第03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3-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