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2月《小康》
  栏目:社会
大寨:当公社已成往事

★文 /赵奕

  宋立英

  第二天,记者在大寨展览馆碰到了任成娥的大儿子,他就坐在展览馆门口,负责检查每一个游客是否有票。

  参观的人比较少,为了节省开支,展览馆把绝大多数的灯都关掉了,室内光线很暗。记者问任成娥的大儿子,能不能给讲解一下。他说不管讲,这得让导游讲。记者问谁对老一辈的历史比较熟悉,他说:“宋立英,她是老支部委员,住在南院。”

  所谓“老支部委员”并不是相对于现任支部委员的“新”,而是指他们是陈永贵时代的干部。陈那一届党支部一共8个人,现在还剩下3个,他们是郭凤莲,宋立英,贾来恒。郭凤莲是现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宋立英和贾来恒因为年事已高,赋闲在家。

  “南院”曾经是大寨的权力核心,它指的是大寨广场南边那排窑洞,陈永贵,宋立英,郭凤莲以前都住在南院。现在,这个“权力核心”开始向东迁移。村子东面1999年盖好的“别墅区”一期工程里头住着现在村委会的大部分干部。

  宋立英的窑洞就在陈永贵的窑洞隔壁。现在陈永贵家门口挂着牌子,上头写着“陈永贵故居”,宋立英家也有块牌子,写着“老英雄宋立英签名售书处”。

  下午,宋立英在窑洞里看电视,一部古装戏——《乌龙闯情关》。跟她一块看节目的是她的孙女,在上小学。

  宋立英显然被媒体采访惯了,看到陌生人推门进屋,没有一点惊讶,她往沙发一头挪了挪,把另一边让给记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剥花生,一边接受采访,老人一心三用,应对自如。

  宋立英今年73岁,是大寨村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女同志。她小时候吃过很多苦,刚出生就被截去一段手指头,因为家里前面几个小孩都夭折了,父母不想让这个孩子重蹈覆辙,有点残疾,命贱,阎王就不会来把她拖走。

  阎王没有拖走宋立英,地主拖走了她。10岁,她开始做地主家的丫头,13岁做童养媳。又是在13岁这年,她跟着贾进才从地主家里逃了出来,并且嫁给贾进才。贾进才是地主家的长工,长她二十岁。他还是大寨村的第一批党员,第一任党委书记,陈永贵的入党介绍人。

  宋立英自己1947年加入共产党,并担任妇女主任,1993岁从村支委的岗位上退下来,在村里担任职务四十多年。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人民公社到“四清”运动,从文革到四人帮下台,宋立英一一经历了过来。

  现在,除了忙些家务,就是负责跟学校的孩子们说说老辈的那些事情。宋立英的两个女儿也都嫁到外头去了,大儿子参军,家安在了外头,她现在跟小儿子过。家里4口人,分到了4亩田。

  谈到分田,宋立英说:“这就是时代么,你就得分,不分的话还有工作组要来,不想分还要影响全村,影响全国。”老人对“分田到户”的评价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下又回到解放前”。她觉得各家种各家的,还不如当初的互助组,更别提人民公社了。

  老一辈的意见年轻人听来只是莞尔一笑,比方说贾旭猛。小伙子今年18岁,染着一头黄发,初中上完就去学了厨师,回到自家开的“窑洞饭店”负责炒菜,他是大寨唯一的“科班”厨子。小伙子没有种过地,对于记者“分田好还是不分田好”的问题没有什么反应,他跟记者说:“我不想烧菜,也不想种地,就想到城里开出租车”。

  宋立英谈起现在的生活觉得最要感谢的人是郭凤莲。郭凤莲回来后开始给老一辈的人发工资,村里超过60岁的人都有份,宋立英因为超过70岁,加上当过劳模和老支委,每月工资可以开到150,是大寨所有老人中最高的。

  记者问老人,现在郭凤莲也快退休了,让她看看年轻一代的人当中有谁能接上班的,宋立英想了想,笑了笑,说一时倒想不出谁来。后来,记者问了郭凤莲同样的问题,郭凤莲觉得现在培养的接班人都达不到她的要求,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儿子。

  村里人谈到宋立英,有人觉得她现在就看着钱,“卖书,签个名字就收钱”。

  记者问宋立英,不买书能不能给签个字,老太太答应得很爽快,题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八个字。宋立英70岁的时候开始学认字,到今年刚刚第3年。也就是在学认字那年,宋立英开了小卖部,这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小卖部,主要卖些纪念品。按照宋立英的说法,“村里人都搞了市场经济,我这也算是经商,走上了市场经济。”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2-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